[微风]10月2日,善意没得到中方积极回应,立陶宛生气了! 立陶宛能源部长在当天抛出狠话,宣布将在能源设施中移除中方制造的逆变器等零组件。这番强硬表态与不到一个月前新总理英格丽达·鲁吉涅内“要改善对华关系”的声明形成鲜明对比。 立陶宛能源部长的这一决定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立陶宛对华政策反复无常的最新表现。就在9月中旬,新上任的总理鲁吉涅内还在施政纲领中承诺将采取“更温和”的对华立场,甚至删除了此前将中国定义为“安全挑战”的措辞。然而,这种表面上的“软化”很快被证明只是权宜之计。 立陶宛新政府一方面希望恢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另一方面却拒绝在核心问题上做出让步,特别是在台湾代表处的名称问题上坚持不妥协。 中立关系的恶化始于2021年,当时立陶宛政府不顾中国多次严正警告,允许台湾以“台湾代表处”的名义在维尔纽斯设立机构。 这一行为直接触碰了中国的核心利益,中国随即采取反制措施,将两国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并在经贸领域实施了一系列制裁。 这些措施对立陶宛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中欧班列绕行立陶宛,导致其失去重要的过境运输收入;多家欧洲企业撤出立陶宛供应链;立陶宛的农产品也失去了中国这一重要市场。 面对经济困境,立陶宛政坛经历了多次动荡。去年10月,社会民主党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推翻了此前推行强硬对华政策的执政联盟。 新总理鲁吉涅内上任后,似乎试图在对华政策上做出调整,但其做法充满矛盾。她一方面表示希望推动两国关系恢复正常,另一方面又要求中国“先采取措施”改善双边关系,而不愿在核心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 立陶宛能源部长最新宣布的移除中方制造逆变器的决定,反映了立陶宛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混乱和短视。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改善两国关系,反而可能进一步损害立陶宛自身的经济利益。 立陶宛作为一个小国,其能源设施高度依赖进口设备,突然更换供应商将面临技术适配和成本上升等多重挑战。 立陶宛政府的反复无常也暴露了其外交政策的深层次矛盾。一方面,立陶宛迫切需要恢复与中国的经贸关系以缓解国内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它又不愿放弃所谓的“价值观外交”,更不敢得罪美国等西方盟友。这种首鼠两端的态度使得立陶宛在对华关系上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困境。 中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始终坚定:任何国家在处理与中国的关系时,都必须尊重“一个中国”原则,这是不可逾越的红线。 立陶宛如果真心希望改善两国关系,就必须在核心问题上采取实际行动,而不是玩弄文字游戏或采取相互矛盾的做法。 立陶宛能源部长最新宣布的移除中方制造逆变器的决定,很可能只是立陶宛政府在对华政策上又一次“精神分裂”的表现。 这种做法不仅无助于解决两国关系中的实际问题,反而可能进一步加剧立陶宛的经济困境。立陶宛政府需要认识到,在涉及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原则问题上,没有任何妥协的余地。只有真正回到“一个中国”原则的正确轨道上来,中立关系才有可能恢复正常。
[微风]10月2日,善意没得到中方积极回应,立陶宛生气了! 立陶宛能源部长在当
士气沉沉
2025-10-04 18:50: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