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

冷紫叶 2025-10-07 11:37:24

印度敢对中国开战吗?说出来可能不信,印度不光是敢,而且还非常想,因为印度人普遍认为打得过中国。 2024到2025财年,印度的国防预算飙到了6.219万亿印度卢比,折算下来差不多741亿美元,在全球能排到前三的位置。这笔钱里专门拿来买装备的就有1.72万亿卢比,比上一年涨了9.4%,什么阵风战机、新型潜艇、装甲车辆都在采购清单上。 印度《时报》天天盯着这些数字刷屏,老百姓看在眼里,自然觉得军队实力硬气。维持战备的资金更是比两年前涨了48%,达到9200亿卢比,官方说这些钱能随时调动兵力强化前沿部署,这话让不少印度人觉得底气十足。 边境上的基建动作更让他们觉得有备无患,印度边境道路管理部门拿到了650亿卢比的拨款,比之前涨了30%,高海拔机场修了一个又一个,西北边境的隧道网络也在加紧挖。 印度国防部长辛格特意在社交平台上晒这些进展,配文说要"提升前沿反应能力",底下全是民众的叫好声。他们觉得把这些路修通、机场建好,军队调动起来快,补给也跟得上,真要是开打肯定不吃亏。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工程,比任何宣传都更能戳中普通人的自信点。 更关键的是外部势力给的幻觉,美日印澳搞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越来越实在,2024年9月在美国开峰会的时候,第一个议题就冲着中国来。会后还宣布2025年要搞四国海岸警卫队联合巡航,摆明了是抱团施压。 拜登在闭门会上说中国"咄咄逼人"的话意外泄露,印度媒体铺天盖地转载,老百姓看在眼里,觉得美国这是明着挺自己,腰杆一下就硬了。加上美国还跟印度搞关键矿产合作,承诺分享军事技术,这些都被解读成"背后有靠山"的信号。 国内的政治氛围更是火上浇油,莫迪带着人民党赢了2024年大选,第三次当总理,靠的就是印度教民族主义那套组合拳。他把"强硬对华"当成凝聚人心的牌打,议会里天天喊着要"恢复边境2020年4月前的状态",媒体跟着起哄,把边境问题炒得发烫。 2024年10月印陆军参谋长公开说要"逐步恢复实控线正常管理",这种表态被民众当成了开战前的底气展示。老百姓被这种情绪带着走,觉得跟着莫迪政府,跟中国叫板没问题。 他们还特信自己的军工实力,官方说上一财年国防工业产值涨了16.7%,突破了1.27万亿卢比,鼓励本土创新的预算从11.5亿卢比暴涨到51.8亿。 虽然新西兰有教授说他们自力更生还早,武器大多靠进口,但印度民众不这么看。每次导弹试射成功,媒体都大篇幅报道,街头甚至会放鞭炮庆祝,觉得自家军工已经站起来了。这种选择性接收信息的状态,进一步夯实了"打得过"的认知。 再看看军队规模,现役兵力有145万人,比巴基斯坦多了快一倍,军费更是巴基斯坦的六七倍。之前跟巴基斯坦的几次摩擦没吃大亏,让他们产生了错觉,觉得对付中国也一样行。加上莫迪政府总在国际场合刷存在感,主办G20峰会、在四方机制里当主角,这种大国梦跟军事自信搅在一起,就成了敢开战的心理基础。 当然不是说印度真的能打赢,实际上他们的短板一堆。武器国产化率低,70%以上的先进装备靠进口,一旦开战很容易被卡脖子。后勤保障也跟不上,高海拔地区的冬装、口粮经常出现短缺,这些问题军方内部其实清楚。 但架不住民众被媒体、官方的宣传裹着走,又看着军费涨、盟友挺,就真觉得自己能赢。 所以说印度敢不敢、想不想,关键不在我们怎么看,在他们自己那份被层层因素喂出来的自信。这种自信到了偏执的地步,就变成了主动挑事的冲动。2024年中印刚就边境巡逻达成协议,印方转头就喊着要"恢复原状",这种反复恰恰说明他们心里的那根弦一直绷着,只要自认有机会,就敢往前冲。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冷紫叶

冷紫叶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