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我党针对内部情报人员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一个远赴台湾的情报员失联已久

秋水伊人行者 2025-10-07 13:17:29

1954年,我党针对内部情报人员进行了一次清查,发现一个远赴台湾的情报员失联已久,只好下了这样的判断。 主要信源:(文汇客户端——被叛徒出卖在台湾隐匿深山四年后被捕,他的替身潜伏大陆,50多年后终于真相大白) 刘光典烈士出生于1922年的辽宁旅顺,父亲不幸离世后,他不得不辍学到药铺当学徒。 凭借勤奋好学,他不仅掌握了医药知识,还自学了英语和日语,后来进入北京辅仁大学深造。 这段求学经历为他日后从事情报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942年,他与河北姑娘王素莲成家,婚后在山东滕县的日伪警察局任职。 虽然身处敌营,他却时常暗中保护百姓和抗日志士,展现出爱国情怀。 这种正直的品格也为他后来投身革命事业埋下了伏笔。 1946年在上海,刘光典结识了中共情报干部洪国式。 经过严格考察,他于次年正式加入党的情报工作,并以商人身份为掩护,在上海设立华石公司作为交通站。 当时经费紧张,他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家积蓄支持革命工作。 1948年,他在沈阳经营福生西药房,以此为掩护收集传递情报,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段时期,他频繁往返于上海、北平、东北等地,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解放战争的关键时期,刘光典多次冒险穿越封锁线传递重要军事情报。 他曾将情报藏在烟盒中,成功送达大连,为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的胜利作出贡献。 1949年6月,他受命首次赴台,与台湾省籍中共党员王耀东接头,获取了包括国民党驻防情况、军事要塞密码在内的重要情报。 他用米汤水将情报密写在茶叶包装纸上,顺利带回香港。 这次任务展现了他高超的情报工作能力。 1950年1月,刘光典第二次潜入台湾。 2月28日,洪国式被捕,刘光典侥幸脱险。 在接下来的四年里,他与王耀东辗转于台南山区,住地穴、草寮,以编织竹器维生,坚持开展宣传工作。 国民党档案记载,他们"匿居山间,掘地为穴,过着长年类似原始生活"。 这段艰苦岁月充分体现了他坚定的革命意志。 在深山潜伏期间,刘光典不仅坚持斗争,还积极向当地百姓宣传革命道理。 他经常帮助村民干农活,教他们识字,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 有位老农后来回忆说:"刘先生虽然是个外省人,但他待我们就像亲人一样。" 这种深厚的群众基础,使他在险恶环境中得以生存四年之久。 1954年2月,因台湾大学地下党组织暴露,刘光典在旗山被捕。 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却坚贞不屈。 一位张姓狱友回忆,他虽饱受折磨,却依然关心难友,时常将难得的肉菜让给体弱的同志。 国民党特务见无法使他屈服,竟派人冒充他在香港发表"退党声明",企图破坏他的声誉。 这种卑劣手段从反面证明了他的坚定立场。 1958年,国民党军事法庭以"颠覆政府"罪判处刘光典死刑。 蒋介石在判决书上批注"死刑照准"。 1959年2月4日立春清晨,刘光典在台北新店安坑刑场英勇就义,年仅37岁。 就义前,他镇定自若,拒绝发表遗言,只在执行书上签下名字,按上手印。 这种视死如归的气概,令在场的国民党官兵也为之动容。 由于历史原因,刘光典的骨灰长期下落不明。 他的妻子王素莲因长期担忧和劳累,于1955年病逝,年仅32岁。 三个子女在失去双亲的困境中艰难成长,但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寻找父亲下落的努力。 这段家庭悲剧,折射出那个特殊年代革命者家庭所承受的巨大牺牲。 直到2003年,经台湾热心人士帮助,终于在台北六张犁纳骨塔找到其骨灰坛。 2008年,在其诞辰100周年之际,子女将一半骨灰迎回北京,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另外一半骨灰仍留台湾,等待祖国统一之日合葬。 这个特殊的安排,体现了一家人对祖国统一的深切期盼。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0 阅读:89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98

用户10xxx98

1
2025-10-07 14:11

革命先烈永垂不朽。[玫瑰][玫瑰][玫瑰]

猜你喜欢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

秋水伊人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