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为何遥不可及? 抗癌第四年,李晴用尽了所有传统治疗手段,病情却仍在进展。主治医生向她推荐了CAR-T疗法——这个她从没听过的前沿技术,成了她“最后搏一搏”的希望。 2022年3月,在湖北咸宁的家中,28岁的李晴无意中摸到了右侧乳腺有肿块,随后在武汉亚心总医院被确诊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种淋巴造血系统恶性肿瘤。三年间,她经历了化疗、自体移植、靶向药乃至中医针灸等多种疗法,肿瘤仍多次复发、全身转移。 今年初,几近放弃的她听从医生建议,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接受了CAR-T单靶点治疗。在她看来,这种疗法比化疗舒服多了——一针见效、没有呕吐、掉头发的副作用、低烧了几天便能正常生活。半个月后,她体内癌细胞已基本清零。 这针价值120万元的“神药”究竟藏着什么奥秘?CAR-T就像给免疫细胞装上GPS,让它们精准识别并剿灭癌细胞。整个过程犹如一场高科技特种作战,从患者体内提取T细胞,在实验室进行基因改造,再回输到体内。 李晴是幸运的。国内目前仅有4款CAR-T产品获批上市,每年能接受治疗的患者不足千人。绝大多数癌症患者只能隔着玻璃窗望见希望,却推不开那扇昂贵的生命之门。 价格标签令人窒息。普通工薪阶层需要不吃不喝攒上十几年,才够得上这一针。尽管部分药物被纳入地方普惠健康保,报销后患者仍需自付数十万元。这笔钱成了横在生死之间的天堑。 制药企业同样满腹苦水。CAR-T需要单独为每位患者定制,生产成本高达20-30万元。加上前期数十亿元的研发投入,企业直言“现在的定价已经接近成本线”。 天津第一中心医院的血液科主任说得实在:“我们手里握着能救命的利器,却常常因为价格问题不得不看着患者离开。”这种无力感折磨着很多医护人员。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淋巴瘤患者约10万人,其中三成需要CAR-T治疗。而实际接受治疗的人数不到需求的1%。冰冷的数字背后,是无数个等待奇迹的家庭。 一位药企研发负责人透露,随着技术成熟和生产优化,未来三年CAR-T价格有望降至80万元以内。但这依然是个让普通家庭望而却步的数字。 李晴现在每个月都要回医院复查,看着检查单上“未见明显异常”的字样,她总会想起那些同样患病却无力承担费用的病友。“为什么救命的药,偏偏这么贵?”这个问题,她问了很多次。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120万一针,癌细胞清零?癌症患者的“救命稻草”为何遥不可及? 抗癌第四年,李晴
小巷中踱步
2025-10-07 19:22:1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