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到个扎心视频:卖了40年烧饼的大爷,熬白了头供俩女儿读完大学,最后俩姑娘毕业没找“体面工作”,转头跟老爹一起揉面烤烧饼,大爷脸上那表情,说不上是欣慰还是无奈。 好多人看了都唏嘘,说“读大学白读了”,可我倒觉得这事儿特真实。小时候谁没梦想过当科学家、大老板?可走着走着才发现,生活哪有那么多光鲜选项。比起挤破头进大厂996,跟家人一起把烧饼摊经营好,不用背房贷车贷,不用看领导脸色,未必不是另一种安稳。 大学哪有什么固定的“尽头”?不是非得当白领、坐办公室才叫有出息。能把手上的事儿做好,能靠自己挣踏实钱,能和家人守在一起,这比空泛的“梦想”实在多了。 —— 视频底下最高赞的评论是“书白念了”,我看着直翻白眼。念大学又不是办年卡,刷满四年就能兑换一张“写字楼通行证”。真当社会是游乐场?买好票就能排队坐过山车。现实是,你拿着文凭,HR拿着放大镜,一条“有经验者优先”把你挡门外,再一条“35岁以下”把你踢下桥。与其在招聘软件上当咸鱼,不如回家揉面团,至少面粉不嫌弃你年龄大。 大爷的烧饼摊我专门去打卡。巴掌大的小门脸,柴火灶,青砖地,门口排着队。两个女儿一个负责擀皮,一个负责调馅,大爷掌灶,芝麻撒得跟下雪似的。大女儿戴黑框眼镜,看着像写字楼里做PPT的,手里擀面杖却舞得呼呼响;小女儿学市场营销,以前想进广告圈,现在专管“线上运营”——其实就是拿手机拍视频,发抖音,粉丝比我还多。我问她们:“后悔吗?”大姐咧嘴一笑:“后悔啥?上班那会儿,月薪四千,房租一千五,地铁卡一月三百,还得买咖啡续命。现在我和我爸一天卖三百个烧饼,纯利一千多,还不用看老板脸色。”她说完,顺手把面团往案板上一摔,“啪”一声,像给“内卷”来了一巴掌。 再说大爷,视频里他表情尴尬,其实那是镜头断章取义。我现场看,他笑得可欢了。以前凌晨两点起床发面,现在女儿给买了台和面机,十一点就能睡;以前收摊自己搬盆搬桶,现在女儿给装了滑轮架,一推就走。大爷嘴里念叨:“这俩丫头回来,我轻松多了。”眼角褶子里全是得意。人家姑娘不是“啃老”,是给老爹装上“外挂”。 有人说“念大学没用”,我觉得是“念大学的方式”得换换。课本教的是市场分析、消费者心理,可没教怎么把芝麻撒得均匀、怎么让面团醒到刚刚好。现在倒好,女儿把理论搬进烤炉:什么“用户画像”——早上上班族要薄脆,中午学生要肉多;什么“裂变营销”——买十个烧饼送一个,朋友圈转发再减一块。面粉照样飞舞,只是背后有了公式,营业额蹭蹭涨。大学没白念,是把枪换成了炮,射程更远。 我还遇到个插曲。隔壁小区一阿姨,听说我采访烧饼摊,拉着我吐槽:“我儿子985毕业,现在待业在家,天天打游戏,要是肯去摊饼就好了。”我说:“您别光抱怨,先去尝尝人家的饼。”第二天她真去了,吃完回来,眼圈红了一半:“那丫头擀的皮比我包饺子都利索,我还有什么脸说人家。”第三天,她儿子居然出现在摊位前,戴着一次性手套学包包子,虽然捏得歪七扭八,但好歹迈出了第一步。你看,现实这盆冷水,泼着泼着也能开出花。 说到底,谁规定人生一定要按“小学—中学—大学—写字楼”的流水线走?有人适合坐格子间,有人适合站烤炉前;有人把PPT做得飞起,有人把面团揉得出花。只要能挣钱、能养家、能把自己哄高兴,那就是好工作。大爷一家,靠烧饼买车、买房、给老娘看病,还把“家族企业”干成了“网红店”,这不比背着房贷、天天担心被优化的白领强?至少半夜醒来,不用担心KPI,只要担心面发得好不好。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回家摊饼。你得爱吃这口苦:凌晨起床、炭火炙烤、冬天手上裂口子、夏天汗水掉面里。但吃得了这苦,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挺公平——你对面团真心,面团就给你金黄酥脆;你对客户笑,客户就给你回头钱。比那些天天开会、勾心斗角、年终奖还拖三个月的“体面工作”,踏实多了。 所以,别再囔囔“读书无用”了。读书有用,只是用处不一定在写字楼,也可能在烤炉;不一定在月薪三万,也可能在日进斗金;不一定在“别人眼里的光鲜”,也可能在“自己心里的踏实”。大爷的两个女儿,用四年大学、一张文凭,把自家小摊干成了“升级版”,这就是读书给的底气——不是逃离基层,而是让基层开出花。 人生这条路,终点不是“光鲜”,是“安心”。能让你半夜睡得着、能让爸妈笑得开、能让你对着镜子不讨厌自己,就是好工作。至于别人怎么说?随他们去吧。毕竟,他们只负责动嘴,而你,要负责把日子过好。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刷到个扎心视频:卖了40年烧饼的大爷,熬白了头供俩女儿读完大学,最后俩姑娘毕业没
可爱卡梅伦
2025-10-08 09:49:50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