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突然说: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都放了算了,这些人一个不

阿皮历史库 2025-10-08 11:00:52

1975年,82岁的毛主席突然说:功德林里的国民党战犯,都放了算了,这些人一个不杀,人家放下武器25年啦!     1975年初春的北京,德胜门外的功德林里,一群头发斑白的老人仍保持着规律的作息。     他们中有人曾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将领,有人曾执掌一方政务,此时已在这里度过了十几个春秋。     其实早在1956年,关于战犯的处理问题就被提上了日程。     当时国内改造基本完成,政治经济稳定,周总理就曾批示可以先放十几个战犯看看情况。     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里更是明确了态度,杀这些人对生产、国防都没好处,不杀或许还能对台湾产生影响。     但他认为当时时机不成熟,要等老百姓生活更好了再说。     功德林里的日子远比这些战犯最初设想的平静,这座由旧庙宇改建的监狱,被我党同志改造成了特殊的“改造基地”。     牢房里铺着水泥地,有天花板,还新建了洗澡间和洗衣房,条件堪比当时的小康之家。     战犯们平时能吃上中灶,生病时还有小灶待遇,而管理所的工作人员却都吃粗粮大锅饭。     更让他们意外的是,这里没有打骂体罚,违反纪律只需自我批评,管理规则甚至还参考了他们的意见。     1956年起,他们不再被称为“战犯”,而是变成了“学员”,还能民主选举学习委员会管理自己的生活。     管理所常组织他们出去参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让曾统帅机械化部队的杜聿明忍不住跳进驾驶室开了几百米,北京四季青农业合作社里社员的笑容,也让他们对这个新政权有了不一样的认识。     朝鲜战争的消息传来时,他们起初还怀疑志愿军的实力,可看着前线传来的捷报,渐渐的就明白,海峡对岸的势力再也回不来了。     从1959年开始,特赦便陆续进行,那年中秋,第一批33名战犯获得释放,其中包括杜聿明、宋希濂这些知名将领,还有末代皇帝溥仪。     到1975年之前,已经有六批共296名战犯走出了功德林。     但剩下的几百人始终惦记着自由,直到毛主席那句“都放了算了”传来。     毛主席不光决定不杀一人,还特意交代了具体待遇。     放人的时候要开欢送会,多准备鱼肉,每人发一百元零用钱,全部恢复公民权,年老有病的要像干部一样治病,有能力的还能安排工作。     3月17日,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293名在押战犯全部特赦,至此所有战争罪犯都处理完毕。     释放后的战犯各有去处,王秉钺等10人申请去香港回台湾团聚,国务院很快批准了。     可台湾当局却横加阻挠,污蔑他们是“统战工具”,逼着他们发表不当声明,还要以“难民”身份申请入境。     于是更多人选择留在大陆,有人当了政协文史专员,有人参与到对台宣传工作中。     还有些人后来被重新审定。比如沈醉因为协助云南起义,1980年被撤销战犯身份,享受副部级待遇,杜建时因主动移交天津财产,1982年也摘掉了战犯帽子。     很多人不解,为何要对曾经的对手如此宽容呢?     但想想25年的时间,足够让硝烟散尽,也足够让这些人看清新旧社会的差别了。     事实证明毛主席的也是有远见的,这些被释放的战犯后来大多积极奔走,为两岸关系牵线搭桥,恰印证了当初“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远见。

0 阅读:0
阿皮历史库

阿皮历史库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