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了几天Sora2,它想做人类表达的新介质 以前我们发内容,是「先写一段话

智远行业评论 2025-10-09 10:28:37

玩了几天 Sora 2,它想做人类表达的新介质 以前我们发内容,是「先写一段话,再配张图」,但在 Sora 里,只要说句话,圈出头像,就成了内容。 模型和内容之间的那道墙被打薄了,人变成了触发器,社交的逻辑也跟着变了——内容除为创作本身服务本身外,成了连接。 回头听听 DevDay 上的原话,你会发现,Sora 想做的根本不是「视频工具」,而是「人类表达的新介质」。 AI 视频最大的悖论在于: 大家都知道它是假的。可当「假的」多到一定程度,临界点就来了,那一刻之后,人们开始不在意真假,只在意有没有情绪。 等这个点被跨过去,AI 视频就成了一种社交,那时候,AI 社交 App 的冲击力,可能比短视频刚起飞那会儿还猛。 再看一些国产版「Sara」,问题挺明显:只研究「模仿动作」,没想过「反应逻辑」,像极了数字人:眼神真、嘴型对,但还是空的,缺少对复杂世界的理解,也就谈不上和环境互动。 所以,国产 Sora 越想像,反而越不像;而 Sora 再不像,方向对了,就会越看越像。 AI 视频的世界,「模型即应用」这句话的分量还在上升;我发现抖音上最近多了不少 AI 的小玩法,比如「AI 对嘴型」「AI 改变眼神」,这些都在让数字人、让细节,变得更真。 在其他平台暂时还没看到类似的动作。不过,也不得不承认,像 vidu、海螺、即梦、可灵、百度蒸汽机这几家,已经把某些环节做到极致了。 现在,各大短视频平台都在观望,在没想好「AI 视频 + 社交」怎么走之前,它们不敢轻易给 Sora 2 流量。这是生态权力的问题。 Sora 2 做娱乐没问题,会迎来创意爆发,看客有福,但要做社交,就还是绕不开「人」的排序,上帝的算法里,七十亿人都有个隐形排名。 资源分配从来没真正平等过,AI 再聪明,也只是让这场竞争更高效,你偶尔生成一个爆款视频,成就感挺爽,但那只是 OpenAI 市值路上的一点燃料。 或许等到某一天,Sora App 用户足够多,围绕它衍生的虚拟货币、虚拟经济体系稳定下来,我们再回头看,才会发现,Sora 不是在教机器理解世界,是在教人类,如何重新理解现实。sora应用

0 阅读:0
智远行业评论

智远行业评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