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物理天才薛定谔背着老婆,跑到别墅跟情人过圣诞节。可让人震惊的是,约会时他竟连发6篇重要的量子论文,不仅碾压海森堡,还开创了著名的波动力学。 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没有社交媒体的年代,科学家搞“搞事情”靠的全是脑子,1925年,38岁的薛定谔,一边背着老婆跑山里谈恋爱,一边顺手干了一票大的。 他不是在别墅里晒太阳,而是从德布罗意的“物质波”理论中找到了灵感,日夜苦思冥想,直接把那点子写成了完整的数学模型。 要知道,那时候的量子力学正处在“青春期”,啥都不懂但脾气还大,海森堡提出的矩阵力学,太抽象了,像是物理界的高冷艺术片,只有少数天才能看懂。 薛定谔不来那套,他搞的波动方程更像是通俗读物,逻辑清晰,形式优雅,跟经典物理一脉相承,大多数物理学家一看就懂,一看就爱。 这就像是你拿《三体》跟某个玄幻小说比,后者有人气,但前者才是让人拍案叫绝的硬核。 他那六篇论文不是随便写写的,而是逐步把波动力学搭出一个完整架构,从原子模型到能级跃迁,甚至能解释氢原子光谱这些老大难问题。 薛定谔的学术成就可以说是天花板级别的,但他的人生剧本,怎么看都像是一部禁忌恋爱加天才逆袭的小说。 他从小家境优越,受的是精英教育,喜欢拉琴、看哲学、写诗,也就是那种你放今天可能会拍抖音读康德的文艺男,而且他压根不是个“宅男科学家”,他的情史比他的论文还精彩。 虽然结过婚,但他的婚姻并不传统,老婆安妮明知他“外面有人”,却依旧陪在他身边,甚至后来还能接受他和另一位女子希尔德共同生活,三人还住在一起。 这种生活方式,放在今天也够“开明”的了,更别说在1920年代的欧洲,更戏剧性的是,希尔德还给他生了个女儿,而安妮居然还帮忙照顾孩子,感情线复杂得像是一出维也纳版的《红楼梦》。 可别以为这些情感纠葛会影响他的科研状态,恰恰相反,薛定谔自己都说过,“不考虑女人的事,生活里就会有个巨大的空白。” 换句话说,他的创造力可能就是在这种边谈恋爱边写论文的状态下被激发出来的,你以为他是在“逃避现实”,其实他是在给科学注入灵魂。 薛定谔的波动力学一出,学术圈就不淡定了,海森堡和玻尔为首的哥本哈根学派看不惯他,主张“波函数只是概率,不是真实存在”。 薛定谔却坚持:波函数是真实的,是能描述物理世界的具体事物,这不是学术争论那么简单,这是一场关于“现实到底是什么”的哲学大战。 1926年,薛定谔带着他的波动理论去哥本哈根讲学,结果刚下飞机就感冒了,但玻尔不管你病不病,直接杀到他床边,继续跟他掰扯波函数到底是“真”还是“用来算概率的”。 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薛定谔直接破防:“要是量子力学非得这么扯,那我宁愿从没碰过它。” 听起来像是吵架,但这场争论其实成就了现代物理的核心分歧,今天我们讲量子力学,很多基础概念都绕不过这场“床边辩论”。 而这场辩论的背后,是两种世界观的对撞:一个相信自然有确定性的逻辑,另一个认为世界本来就充满不确定。 多年以后,波动力学和矩阵力学被证明在数学上是等价的,只是侧重点不同,但在当时,这场内战几乎决定了谁能定义20世纪物理的走向。 薛定谔1961年去世,妻子安妮在四年后跟他合葬,他在科学上的贡献已经无需赘述,但他留给后人的不只是方程,还有一种“活法”。 他证明了一个人可以在理性与感性之间游刃有余,在爱与科学之间找到自己的节奏,波动力学不光是一个理论,更像是一种思维方式。 它启发了后来的固体物理、半导体、光子晶体等研究,是现代科技的根基之一,你今天用的手机、电脑,里面的芯片设计,背后少不了薛定谔波动方程的影子。 可更令人深思的是,他的科研爆发期,恰恰出现在那段“最不正经”的假期里,这对我们今天的科研工作者,是不是一种提醒? 也许我们太习惯在会议室里找灵感,在制度流程中挖创意,却忘了有时灵光一现,恰恰来自于不确定、不稳定,甚至“离经叛道”的场景。 薛定谔不是个完美的人,但他从不掩饰自己的复杂,他的生活状态,可能不适合复制,但他对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是每一个科研人都值得学习的。 1925年那个雪地里的别墅假期,成了物理学史上最浪漫又最颠覆性的一章,科学的进步,有时不靠会议纪要,也不靠评审机制,而是靠一个人,带着满脑子的奇思妙想,和一点点不守规矩的勇气。 薛定谔用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生活不能只看表面,爱和理论一样,都可以波动,但有意义的波动,终究会留下回响。
当“美国人说他们有钢铁的意志”这条视频倒是没啥,但我快要笑死在评论区了[笑cry
【3评论】【6点赞】
笑天下
雪定谔的猫[静静吃瓜][静静吃瓜][静静吃瓜]
信任自然可求真
微观是电磁力主宰的,电磁力极其强大/10^36倍引力,本体粒子电子质量极小,是电磁世界的运动先锋,是服从牛顿力学的不变楷模,,,观测空间物质现象是好事,只能由本体/公理理解现象。脱离空间与物质的力学、几何公理/本体,瞎编数学量子,胡扯量子隧穿,都是说鬼话做鬼梦!!!压垮骆驼的最后那根稻草,是无穷多的表象之一,不是不变现象/本体/真理/知识。搞稀奇的都不是真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