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这下可真不用洗了,因为岛上民进党公开说他们就是日本人!9月17日媒体报道,民进党秘书长徐国勇直接表态,台湾不该有抗日胜利光复节,因为“那时候我们是日本人”。话音一出,岛内炸锅。郑丽文气得怒怼:“当亡国奴当上瘾了吗?”一番舌战,迅速撕开了台湾社会那道关于历史的旧伤。 徐国勇这句话之所以刺耳,是因为它正好踩到了岛上最敏感的记忆点,1945年日本战败撤出台湾,街头那场普天同庆的“光复”,被视作重回祖国怀抱的象征。 从那以后,十月二十五成为“光复节”,多少老一辈人至今记得那天举旗的荣耀,而如今这份共同记忆却被一句轻飘飘的“那时我们是日本人”扔进尘土,让不少人觉得心凉。 要理解冲突,还得回看那段漫长的殖民岁月,1895年被迫割让后,日本推行全面同化:孩子必须说日语,百姓改日式名字,街上贴满皇民化标语。 虽然有人被迫投日军,但暗地里仍有人抵抗,对那一代台湾人来说,“光复”象征着尊严回归。那不是政治口号,而是深埋心底的痛与骄傲。 可现在,课堂上的课本却慢慢换了说法,新版教材弱化殖民压迫,强调“日本带来现代化”,过去那些抗争故事,被铁路、卫生制度取代。 看似中性,却重写了记忆,于是年轻人读到的,不再是悲情的抗争史,而是一段“文明启蒙”的叙事,光复节在他们眼中,也渐渐变成了一个没太大意义的旧节日。 网络的舆论两极:有人觉得过去的纪念没必要,也有人痛批在“美化殖民”,尤其长辈那一代,仍能想到家人被迫改名、不能讲汉语的日子。 听到政客说“我们是日本人”,他们心里像被重戳一刀,对他们而言,那不是政治,而是真实的曾经。 大陆的反应,则更显复杂,官方态度温和,却隐含忧虑,这种“去中国化”的说法,不只是岛内政治的表象,更是民族记忆的流失,大陆媒体提醒,否定“光复”,等同削掉共同抗战的根。 其实权力操弄历史,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光复节被淡出,不只是节日本身的消失,而是身份认同的漂移。 当年轻人只听到“日本建设台湾”,却不了解祖辈的抗争,这座岛的历史方向也就跟着模糊。 真正的成熟,不是遗忘过去,而是能诚实面对它,遗忘不是释放,记得才是走向自由的前提。
[微风]这下可真不用洗了,因为岛上民进党公开说他们就是日本人!9月17日媒体报道
芸霄记史
2025-10-09 23:19:41
0
阅读: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