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查了一下双节帐篷取代酒店的事儿 不查不知道,一查我跪了 原以为年轻人图新鲜凑个热闹,没想到 原本五六百的酒店,双节期间涨到将近两千,年轻人赶紧跑去租帐篷,三天只要120。剩下的钱用来吃美食,用来买特产,用来喝小酒,用来开心享受,不香吗?谁规定了露营就一定要穷游?有人的后备箱改成卧室,有人搭帐篷看星星…… 这哪是图新鲜,分明是年轻人用脚投票的清醒。江西景德镇有民宿把三百多的房间炒到三万五,连锁酒店也敢把两三百的房标到近万,这种翻倍甚至十倍的涨价,早超出了合理范畴。 年轻人不傻,没人愿意当被宰的“冤大头”。西湖边扎营的学生算了笔账,300块买顶帐篷能反复用,省出的钱够吃两顿大餐、买文创还能覆盖油费,这笔账谁都会算。 所谓的“穷游”标签早该撕了。有人给SUV装车顶帐篷,清晨被鸟鸣叫醒,推开帐门就是星空;有人选配套淋浴间的营地,天幕下烧烤聊天[__LINK_ICON],体验比酒店标间鲜活多了。 这股风潮藏着消费逻辑的大转变。年轻人不是不消费,是不愿为品牌溢价和节日套路买单。就像高德扫街榜榜首成了街边小店,他们更认真实的体验而非虚假的档次。 酒店老板们懵了,白天看景区人山人海,晚上房间却空着。他们没看懂,帐篷挡的不是游客,是“宰客心态”。那些省下来的住宿费,最终流进了餐馆、市集和装备店。 各地政府倒反应更快,主动规划露营区域,激活了闲置的山野资源。这才是关键——不是堵着需求,而是顺着年轻人的喜好搭建场景,反而能开辟新市场。 有人觉得露营“掉价”,可当年也没人看懂外卖和共享单车。年轻人住的不是帐篷,是对自由的向往,是在压力里给自己找乐子的智慧。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这次十一长假,捧红了一个新行业!当你去景点人山人海,被酒店坐地起价时,路边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