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杨钰莹 你藏的真是太深了! 查了才知道 54岁的杨钰莹不仅仅是位歌手,而且还是豫章师范学院的教授 可不是那种挂个名走个过场的 。 谁能想到,这层“教授”身份,根本不是半路跨界的噱头,而是她和母校绵延三十多年的缘分。1986年,15岁的杨钰莹就以优秀的专业成绩被这所当时还叫“南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学府破格录取,在艺术班主攻民歌,木制钢琴前凭记忆弹奏《心中的玫瑰》的身影,成了她早年音乐路上的注脚。这所学校给了她最系统的音乐启蒙,正如她在2016年的授聘仪式上所说,母校的学习氛围对她人生影响至深,这份情结让她从未真正离开过。 2016年7月,学校筹建豫章师范学院的关键节点,杨钰莹以“优秀校友”身份被聘为音乐系客座教授。那天行政楼的会议室里,校领导悉数到场,她接过聘书时特意提笔写下祝福,盼着母校早日升格成功。没人把这当成走过场——校方早明确了要求,客座教授必须不定期开讲座、搞交流,而杨钰莹实打实接住了这份责任。两年后学校110周年校庆,她再次被追聘为音乐舞蹈系客座教授,体育场里上万学子齐声合唱《轻轻地告诉你》,那种与后辈的共鸣,可不是挂个名能换来的。 最戳人的是她的“真”,没有半分明星架子。学生晒出的签名照里,她写下“青春万岁”四个字,笔锋里全是过来人对后辈的热忱;微博里更是直白表态:“希望自己也能像学校当年爱护我们一样,去爱护学弟学妹们”。这不是空话,她会把自己从江西省歌舞团到红遍全国的实战经验掰开揉碎了讲,从舞台台风到录音棚技巧,甚至连早年和恩师打磨《风含情水含笑》的细节都不藏私——这些可是课本里学不到的行业真章。 总有人对“明星进校园当教授”带着偏见,觉得无非是借名气撑场面。可杨钰莹的履历恰恰打了这种偏见的脸。她1991年凭《为爱祝福》出道,1992年唱红《我不想说》,后来转型做主持人、当选秀评委,每一步都在积累沉淀。更难得的是,她经历过事业起伏,隐退又复出,见过行业繁华也受过争议,这些人生厚度让她的课堂不止有乐理知识,更有对艺术人生的通透理解。校方会把她作为学子的榜样,恰恰是因为她的经历里藏着“踏实”二字——从师范院校的学徒到反哺母校的教授,这条路她走了整整三十年。 如今54岁的她,依然能在秋晚舞台上保持优雅,也能在校园里和学生围坐谈心。这份“教授”身份,从来不是用来镀金的头衔,而是她对音乐初心的坚守,也是对母校培育的回馈。那些说“明星教授都是挂名”的人,大概没见过她在授聘仪式上回望校园时眼里的光。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