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晒出消息:乌克兰用国产“海王星-D”反舰导弹与“火烈鸟”巡航导弹联合打击俄军重要目标,效果“令人满意”。 “海王星-D”早已不是陌生面孔,2022年,它的原型击沉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那时射程仅280公里,只能打军舰。 如今升级后加装保形油箱,射程飙到1000公里,战斗部从150公斤增至260公斤,还能贴地3米超低空突防。 10月1日,4枚该型导弹突破俄军S-400、S-500防空网,精准击中布良斯克州Elektrodetal电气工厂,这家制造俄军导弹连接器和无人机核心部件的工厂瞬间停摆,现场火光冲天。 “火烈鸟”的首秀更具震撼力,今年8月量产,每月能造50枚,射程直抵3000公里,携带1150公斤高爆炸药,威力远超“战斧”导弹的454公斤战斗部。 10月6日,3枚“火烈鸟”奔袭2100公里,直击西伯利亚安蒂平斯基炼油厂,两枚命中炸出15米大坑,这座年产能750万吨的能源枢纽彻底瘫痪。 两款导弹组成的“组合拳”正在撕裂俄军防线,过去一周,列宁格勒州基里希炼油厂、下诺夫哥罗德克斯托沃炼油厂接连被炸,累计瘫痪俄5600万吨炼油产能。 俄罗斯黑海舰队被迫后撤200公里,敖德萨港口的封锁随之松动,粮食出口通道重新畅通。 俄军曾试图扼杀这份战力,6月6日,俄军动用407架无人机和44枚导弹,轰炸乌克兰9个州的军工设施,沃伦州的发动机维修厂、基辅郊区的防空系统都遭袭击,可没能阻止导弹量产。 有消息称,“火烈鸟”用的是老旧导弹和飞机拆解的零部件,没有依赖西方生产线,成本不到10万美元,却能摧毁数亿美元的目标。 “火烈鸟”也并非无懈可击,俄媒之前公布过疑似其残骸的照片,称这枚在100米高度以每小时600千米飞行的导弹被击落,且三发攻击中有一发偏离目标百米。 但即便如此,三发两中的命中率,搭配3000公里射程和低成本,仍让俄军腹地岌岌可危。 乌克兰计划年底将“火烈鸟”月产量提至210枚,届时更多俄军工、能源目标将暴露在打击范围内。 战前的乌克兰军工是不折不扣的空架子,全靠苏联遗留的老厂房,连像样的导弹都造不出来。 2024年时,乌军武器里自家货占比还不到10%,主要依赖美国“爱国者”、英国“风暴之影”导弹。 现在局面彻底反转,乌军40%以上武器实现国产化,除了两款明星导弹,还有射程250公里的“鲁塔”无人机导弹,能一次出动300架的“柳特伊”无人机集群。 “海狸”“UJ-25”等多款无人机形成体系,其中UJ-22能奔袭800公里袭击莫斯科,成为俄军头顶的“幽灵”。 普京曾试射10马赫的“榛树”高超音速导弹示威,宣称现有防空系统无法拦截,却没能阻止自家工厂接连被炸。 莫斯科郊区加油站排起长队,黑市油价翻倍,前线坦克因缺油成了“铁疙瘩”。那些被炸的军工厂多依赖西方零件,受制裁后根本无法修复,补给线正被逐步切断。 即便美国松口要提供“战斧”导弹,乌克兰已不再完全依赖。 西方导弹一枚动辄百万美元,还需提前报备才能使用,而自家导弹想打就打,专挑俄军痛处下手。 从靠别人接济炮弹,到自主造出3000公里射程武器,乌克兰军工在轰炸中拼出了工业体系。 这不是简单的武器升级,是一个国家在战火中的涅槃。没有从天而降的援助,只有绝境中攒出来的技术,硬扛出来的产能。 这样的军工逆袭藏着一个民族的韧性。你觉得这些国产导弹能改变战局走向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观点。
10月9日,泽连斯基在社交媒体晒出消息:乌克兰用国产“海王星-D”反舰导弹与“火
福星徠说事
2025-10-11 12:59:36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