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报道,江苏徐州一景区门口售卖的糖葫芦上竟爬满蜜蜂,大爷淡定的坐在旁边等“懂行”的顾客购买,不时的跟路过游客说,“来一根尝尝,糖葫芦保真!”[舔屏] 徐州某景区门口,糖葫芦摊前围着一团嗡嗡飞的黑影,凑近看,几十只蜜蜂正趴在糖衣上,有的连腿都陷进亮晶晶的糖壳里,摊主大爷稳坐马扎,手里的蒲扇偶尔晃两下,既不赶蜂也不吆喝。 路过的游客举着手机拍了十几秒视频,画面里能清楚看到:红艳艳的山楂裹着透亮的琥珀色糖壳,蜜蜂的翅膀在阳光下泛着光,有人凑近问:“这还能吃吗?” 大爷抬头笑了:“蜜蜂比人精明,糖精勾兑的糖葫芦,它们闻都不闻,我这用冰糖熬的,甜味纯,它们才来。”他顺手拿起一串糖葫芦,轻轻一晃,蜜蜂扇翅飞起又落回原位。 这个解释有门道,普通糖精虽然甜度高,但带着化学后味,蜜蜂的触角能分辨出来,传统冰糖熬制的糖浆,含有葡萄糖和果糖的复合甜味,接近花蜜的糖分结构,这才是蜜蜂真正爱的。 大爷每天凌晨四点起来熬糖,小火慢炖两个小时,温度控制在150度左右,糖浆才能熬出那种清亮不腻的质感。 隔壁卖烤肠的大哥看了直摇头:“这么多蜜蜂,我早拿苍蝇拍轰了。”但大爷的摊位前,来买糖葫芦的人反而越来越多,有个带孩子的母亲站在摊前犹豫了半天,孩子指着糖葫芦喊:“妈妈你看,蜜蜂都在吃!” 她尝了一口才明白区别,糖精勾兑的糖葫芦,第一口甜得发腻,后味带着苦涩,大爷这串糖葫芦,甜味干净利落,咬开糖壳后山楂的酸味正好中和,整个味道层次分明,她当场买了五串,临走还拍了张蜜蜂趴糖葫芦的照片。 老顾客李大姐每周都来买两次,她说自己以前在家熬过糖,知道好糖是什么味,“现在市面上的糖葫芦,十个有九个用糖精,成本低、熬得快,但那个味儿差远了,大爷这摊能守住老做法,不容易。” 蜜蜂聚集的现象,其实验证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它们采蜜时要飞几公里寻找糖分浓度高的花朵,对甜味的敏感度远超人类。 糖葫芦的糖衣表面积大、香味散得快,只要糖分纯正,蜜蜂老远就能感知到,这也是为什么传统手艺摊位总能招来蜜蜂,而工业化生产的糖葫芦摊前很少见到这种情况。 当地的食品安全检查员来过一次,专门采样检测了大爷的糖葫芦,结果显示糖分来源全是蔗糖,没有任何添加剂,检查员笑着说:“蜜蜂比我们的仪器还灵敏,这是最好的质量认证。” 不过大爷从不拿蜜蜂当卖点,有游客问他:“要不要拍个视频宣传一下?”他摆摆手:“做好糖葫芦就行了,蜜蜂自己会来,宣传那些虚的,不如把手艺练扎实。” 现在景区里的糖葫芦摊有十几家,但大爷这个摊位总是排队最长的那个,老顾客认准了这个味道,新顾客看见蜜蜂也愿意试一试,他的糖葫芦从来不愁卖,但他也从不多做,每天就那一百串。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扩大规模,他说:“做多了质量保不住,我一个人,手里就这点功夫,做好这一百串就够了。”这话说得平淡,却透着股子匠人的倔强。 网友热评: “蜜蜂:这届顾客太难带,还得我亲自验货!” “现在商家搞营销都内卷成这样了?雇蜜蜂比请明星实在多了!” “以前街边糖画摊也有蜜蜂围着转,现在反而成稀罕事了” “刚开始以为卫生堪忧,结果蜜蜂成质检员,这波操作我服!” “上次买水果看见蚂蚁排队,果断放下,果然甜得齁嗓子” 你见过哪些‘野生质检员’?是菜市场里挑拣蔬菜的麻雀,还是奶茶店门口蹲守的流浪猫?评论区聊聊那些让动物都点赞的好东西! 信源:中国新闻网
笑到直不起腰!江苏南通这场婚礼,谁能想到抢了新人风头的,竟是个把司仪“怼到没脾气
【1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