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前线遇挫:出门即遭6.6万架无人机围攻,战斗效率受质疑 来源:楝雨湿流光 掰着指头算算,俄乌这场仗打了都一千三百多天了,很多人心里都犯嘀咕:这还是那个号称“世界第二”的俄罗斯军队吗?怎么连个乌东四州都还没完全啃下来,是不是这战斗力拉胯了?但你要是看了乌克兰最近甩出来的一个数据,可能就得把这想法收一收了。 就在上个月,乌军对着俄军阵地,足足扔了六万六千五百架无人机。这数字听着就头皮发麻,这哪是打仗,这简直是捅了马蜂窝。它意味着,战壕里的俄国小伙子,可能刚探出半个脑袋想透口气,天上就有成百上千双“眼睛”在盯着他,下一秒可能就是一发“快递”送上门。战争,早就不是我们以为的那个样子了。 老天爷开了直播 以前我们看战争片,最津津乐道的就是各种奇袭、穿插。什么夜色掩护、地形伪装,再不济搞个声东击西,大部队神不知鬼不觉地就摸到敌人屁股后面,一顿操作猛如虎,战斗结束。这些战术,搁在今天的乌克兰前线,基本上都成了屠龙之技。 整个战场,现在就像一个全天候、无死角的巨型直播间。天上那些密密麻麻的侦察无人机,就是永不下播的摄像头。别说你集结一个装甲师了,就算是一辆孤零零的坦克,一门藏在林子里的火炮,或者一队送馒头的卡车,只要你敢动,几分钟内坐标就被人标上了。 一旦被发现,紧接着就是“从天而降的掌法”。战场如此“透明”,让任何一方都很难再靠信息差打出漂亮的歼灭战。曾经引以为傲的钢铁洪流,如今更像是在泥潭里蠕动,进攻方只能硬着头皮,一米一米地往前拱,打起了最原始、最残酷的消耗战。 漫天飞的都是“小摩托” 乌克兰显然是把这种新玩法研究透了,甚至玩出了花。有组数据更吓人,之前的九月份,光是那种我们俗称“小摩托”的FPV自杀式无人机,乌军就出动了近四万架次,炸掉了超过一万八千个目标。这还不算那些扔手雷的、搞侦察的,简直是把无人机当炮弹使。 在这种打法下,乌军涌现出一批“无人机王牌”。什么第414旅、第429团,还有边防局的“凤凰”部队,都靠着无人机在短时间内刷出了惊人战绩。据说战绩榜第一的第414旅,一个月就敲掉了俄军几千个目标,从士兵到装备,无所不包。 这种蚂蚁啃大象式的攻击,让传统的阵地战彻底变了味。俄军只要想搞点大动作,立刻就会引来无人机“蜂群”的围观和撕咬。这逼得双方都只能把部队打散,化整为零,变成无数个战斗小组,在几千公里的战线上玩“猫鼠游戏”。战斗变得支离破碎,每一寸土地的争夺都异常血腥。 战斗民族的“笨”办法 面对这种天罗地网,外界感觉俄军打得“憋屈”,一点儿也不奇怪。但这真不完全是战斗力不行了,说实话,放眼全世界,也没几支军队能顶着这种压力,持续进攻一千三百多天。俄军的家底还是厚的,强大的火炮和组织动员能力,依然是战场上的决定性力量。 问题是,他们熟悉的“一力降十会”的打法,在无人机的窥探下被废了武功。俄军也在拼命适应,他们同样部署了海量的无人机去对轰、去侦察。加之如今特朗普总统治下的美国对援助策略的调整,乌克兰更得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廉价而致命的无人机自然成了最优选。 俄军还摸索出了一套看似很“笨”的新战术。先派一小撮部队上去佯攻,故意卖个破绽,引诱乌军的火力点暴露位置。一旦你开火,坐标就没了。紧接着,后方的大口径火炮,甚至是几百公斤的滑翔炸弹,就会像下雨一样砸过来,直接把整个阵地给扬了。这种“用小卒子换大车”的打法,虽然慢,但确实有效降低了主攻部队的损失。 结语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俄罗斯真的打“拉胯”了吗?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他们一头撞进了一个被无人机彻底颠覆的战争形态里。在这里,传统的兵力优势和战术教科书都不太好使了,任何大规模的地面行动,都可能演变成一场单方面的屠杀。 这场战争已经不是简单的攻城略地,而是一场关于学习和适应能力的极限竞赛。谁能更快地掌握新规则,谁能更好地将无人机、情报和传统火力结合起来,谁才能在这场漫长的消耗战中,最终看到胜利的曙光。俄罗斯不是“不行了”,而是和它的对手一样,被迫在用鲜血和生命,去摸索一种前所未有的、极其残酷的未来战争模式。
俄军前线遇挫:出门即遭6.6万架无人机围攻,战斗效率受质疑 来源:楝雨湿流光
烁耀中原
2025-10-12 19:14:3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