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那么到底是中国先解决光刻机,还是

云景史实记 2025-10-14 00:18:01

中美现在的情况是,一个不卖光刻机,一个不卖稀土,那么到底是中国先解决光刻机,还是美国先解决稀土。答案很简单。   之前有外媒报道,美国能源部自己算了笔账,就算现在砸钱重启本土稀土产业,从建矿场、搞环评,到建精加工工厂、培养技术工人,再打通从开采到应用的整条供应链,至少得 10 年时间,而且前期投入得几百亿美元。 大家都知道美国有个芒廷帕斯矿,号称西半球最大的稀土矿,2022 年就复产了,2025 年产能能到 4 万吨,看着挺唬人吧?可实情是,这矿挖出来的矿石,得运到中国四川去精炼,美国本土连一点高纯稀土氧化物都造不出来。 去年他们总算搞了个 ReElement Technologies 的分离工厂,号称能年产 3000 吨磁性级氧化物,结果呢?负债 2.3 亿美元,产能利用率连 30% 都不到,连国防部的认证都没拿到,就是个样子货。 美国能源部自己算要 10 年,可照现在这进度,10 年都未必能成。光环评这一关就卡死人,加州建个分离厂,环境评估平均要 42 个月,快四年了,私人资本一看回报率不到 8%,根本不敢投。 更要命的是没人干活,稀土化工岗位得有特殊资质,美国现在满打满算就三四百个熟手,缺口至少 1000 人,这工人可不是三个月就能培训出来的。 成本更是大头,美国用酸碱法加工稀土,加上环保处理费用,成本比中国高 2.3 到 2.8 倍,就算政府给 35% 的税收抵免,还是没竞争力。 最关键的是重稀土,美国本土几乎没有镝、铽这些宝贝,而 F-35 战机、战斧导弹这些军工重器,全靠这两种元素造高温磁铁,每架 F-35 都要 400 公斤稀土,其中重稀土 100% 依赖中国。 他们去年 8 月总算搞出点氧化镝,每周才 2 公斤,够干啥的?连一架战机的零头都不够,要到 2026 年底才能商业化生产,这进度简直让人着急。 现在美国所谓的 “非中来源” 稀土,不少是从泰国、墨西哥转一圈的 “洗产地” 货,实际还是中国的,这猫腻谁都清楚。 再看看咱们的光刻机,那可是实打实的突破,不是画饼。今年 8 月,璞璘科技都把 10 纳米的纳米压印光刻机交到客户手里了,这机器比日本佳能的还强,佳能能做 14 纳米,咱们直接干到 10 纳米,而且成本才是 EUV 光刻机的 40%,能耗还低 90%。 中芯国际都计划用这机器搞 14 纳米工艺,通过多重曝光能做出 7 纳米的效果,这可不是实验室里的样品,是真能进厂干活的家伙事儿。 更让人振奋的是 9 月份,工信部和中科院直接牵头成立了 “华夏之光项目处”,拉上清华大学、上海微电子、中芯国际这些巨头,专门搞光刻机量产。 咱们的 “羲之” 光刻机都完成验证了,光学系统、光源全是自己的技术,28 纳米到 7 纳米的制程都能用,规划 1 到 2 年就实现 28 纳米稳定量产,3 到 5 年搞定 14 纳米以下的制程。 可能有人说光刻机技术更复杂,可咱们的优势就是集中力量办大事。之前搞高铁、搞 5G,哪样不是从落后追上来的? 现在光刻机从核心部件到整机系统,都有几十家企业协同攻关,光学镜头有中科院光电所,光源有清华交大,制造有上海微电子,工艺验证有中芯国际,这闭环早就形成了。 反观美国,稀土产业链缺了好几个环节,工人、技术、成本全是问题,就算砸钱也补不上这么多窟窿。 美国想在 2028 年把稀土自给率提到 50% 到 60%,可就算到时候,重稀土还得靠进口,根本算不上 “解决”。 而咱们的光刻机,28 纳米明年就能量产,14 纳米后年差不多也能落地,等美国勉强凑齐稀土产业链的时候,咱们说不定都能摸到 EUV 的门槛了。 所以说这答案真不用犹豫,美国那稀土产业是 “看着热闹,实则没谱”,咱们的光刻机是 “步步为营,越走越快”。 用不了几年,大家就能看到国产光刻机在工厂里满负荷运转,而美国还在为稀土精炼厂的环评发愁,这就是现实。

0 阅读:1142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28

用户10xxx28

6
2025-10-14 20:20

稀土的提炼在欧美绝过不了环评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