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消息! 加拿大地方政府出手了   10月13日,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

波览历史 2025-10-14 09:50:25

一则消息! 加拿大地方政府出手了   10月13日,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据央视新闻报道)当地时间11日,加拿大马尼托巴省省长基纽致信加拿大总理卡尼,要求联邦政府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的100%关税。   这封公开信是加拿大跟着美国打贸易战一年后,地方经济撑不住的必然结果。   这里的关键是《美墨加协定》里藏着的规矩,按照条款,三国得在贸易政策上保持一致,要是一方单独对非市场经济国家放宽限制,另外两方有权退出协定。   美国贸易代表署早就放了话,绝不允许加拿大对中国电动车关税松口,这等于把加拿大的贸易政策绑在了美国的战车上。   但基纽省长在信里把账算得明明白白,加税让该省消费者买电动车多花两万多加元,新能源车普及率从18%跌到7%,按这速度,2030年的碳中和承诺就是空话。   联邦的难处背后,是地方产业早已和中国绑成了共同体。马尼托巴省能成为加拿大的交通枢纽,靠的就是汽车零部件产业,这行占了全省GDP的12%。   当地工厂生产的那种专门做电动车底盘的钢铝复合材料,七成都是卖给比亚迪和蔚来的。里贾纳大学有研究说,他们和中国厂商早就形成了48小时的交付圈,通过温哥华港口周转,比从墨西哥调货快三成。   此外,该省花大力气搞出来的电池低温管理系统,专利早被宁德时代买断了,要是供应链断了,这套能适应寒带气候的技术根本没法商业化。对地方企业来说,关税不是保护,是断生路。   这场贸易战还悄悄碰了加拿大国防的红线,这是很多人没注意到的细节。加拿大国防部本来在搞军用越野车的电动化改装,结果关税一涨,电池成本跟着飙升,项目直接搁置了。   还有北极巡逻队的需求,那边零下50度的环境,只有中国产的电动雪地车能正常工作。国防部不是没试过自己研发,申请了3亿加元预算,直接被财政部打了回来。   有消息说,军方对全面禁运一直有顾虑,因为中国企业的固态电池技术,能满足军用设备长时间潜伏的电力需求,这种技术差距不是关税能补得上的。   墨西哥的异军突起,更让加拿大坐不住了。同样是《美墨加协定》成员国,墨西哥钻了规则的空子,大量进口中国零部件组装成电动车,就能免税出口美国。   2025年的数据显示,墨西哥汽车出口量第一次超过了加拿大,安大略省的汽车工人最有感触,过去一年里,三千个岗位直接跑到了墨西哥。   加拿大汽车工业心脏地带的安大略省,表面上支持联邦政策,私下里早就慌了,经济发展厅的内部报告警告,要是中国真反制,该省汽车出口得损失50亿加元。   加拿大内部的裂痕也越来越明显。西部的阿尔伯塔省是产油大省,一直支持对中国强硬,觉得电动车普及会冲击石油产业。   但濒临太平洋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不一样,他们靠着对华贸易吃饭,巴不得赶紧取消关税。   这种地域矛盾正在考验联邦政府的凝聚力,基纽省长敢站出来写信,背后也有安大略省的暗中支持,地方势力联合起来施压,联邦想硬扛都难。   中国这边的应对没走硬碰硬的路子,反而显得更有章法。没有直接加码反制,反而增加了加拿大菜籽油的进口,还扩大了旅游签证配额,这些柔性措施精准地拉拢了依赖对华出口的省份。   聪明的是技术合作的提议,中国车企想在加拿大建寒带电动车研发中心,这招既绕开了关税壁垒,又能给当地创造高端岗位,还能把技术留在本地,让地方政府更有动力去说服联邦松口。   这种“区别对待”的策略,正好戳中了加拿大联邦与地方的矛盾点。   加拿大自己也清楚,技术差距不是关税能挡住的。当地新能源汽车协会做过测试,中国电动车在续航和智能驾驶上比欧美车型领先两三年,尤其在极寒天气里,电池衰减率比北美车低三成。   他们不是没想过建自己的供应链,可行性研究显示,至少要五年时间和两百亿加元投资,这笔钱和时间,加拿大根本耗不起。   特别是,2035年禁售燃油车的目标就摆在那,电动车普及跟不上,电网升级计划也得卡壳,电网需要电动车当分布式储能单元,要是电动车少,可再生能源发的电都没地方存,整个转型计划可能直接流产。   联邦政府之前花大价钱建的五万根充电桩,现在使用率还不到三成,纳税人的抱怨声早就传开了。   基纽的信在渥太华引发震动,本质上是小国在大国博弈里的挣扎。   跟着美国走,伤的是自己的经济和战略布局;不听美国的,又怕得罪盟友。但市场和产业的规律摆在这里,供应链一旦形成,不是靠政策就能强行割裂的。   信息:信息来源:加拿大地方政府要求取消对中国电动汽车关税 财联社2025-10-13 09:31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