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欧盟突然宣布了!10月13日据韩国媒体消息:欧盟宣布计划将进口钢铁的免关

晓绿聊趣事 2025-10-14 11:54:05

就在昨天

欧盟突然宣布了!

10月13日据韩国媒体消息:欧盟宣布计划将进口钢铁的免关税配额大幅削减47%,并将配额外关税从25%提升至50%。这相当于继美国之后,欧美市场对韩国钢铁业形成了双重夹击,导致韩国钢铁业界直接拉响了警报。

欧盟此次行动藏着精密算计。新政策不仅削减配额,还引入“熔炼与浇铸原产地认证”,要求每批钢材必须提供从铁矿石到成品的全流程溯源证明。

这种“穿透式监管”直击韩国软肋,浦项制铁在越南的加工厂虽能规避部分关税,但欧盟新规迫使企业必须公开越南钢厂使用的原料来源,而越南本地铁矿石品位不足,60%依赖进口。

对比美国政策更显狠辣。美国对韩国钢铁加征的50%关税仅针对成品,而欧盟将关税范围扩展到半成品钢材。

现代制铁的高强度汽车板原本能以25%关税进入美国市场,如今在欧盟市场却要承受双重税负。首尔产业研究院测算,仅这两项措施就会让韩国钢铁出口成本增加28%,相当于每吨钢材多出120美元支出。

韩国钢铁企业的应对策略暴露行业困境。浦项制铁计划投资72亿美元在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新建钢厂,但该计划需要获得美国能源部45%的税收减免,而欧盟新关税实施后,企业可能被迫追加20亿美元环保投入以满足CBAM(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

这种“美国建厂保市场,欧洲合规增成本”的两难选择,让韩国钢铁巨头们陷入战略摇摆。

中小企业的处境更为凶险。韩国钢铁工业协会数据显示,1800家中小厂商中,72%的现金流仅能维持3个月运营。

全罗南道一家镀锌钢板厂老板金在勋说:“我们给现代汽车供应零部件,但现在欧盟关税让整车成本增加1.2万美元,客户开始转向墨西哥供应商。”这种产业链传导效应正在引发连锁反应——现代汽车已宣布推迟新一代电动车投产计划。

1980年代美日钢铁贸易战曾让日本钢铁产量暴跌40%,如今韩国正面临更复杂的困局。与日本当年不同,韩国钢铁业高度依赖汽车、造船等下游产业,而这两个领域正经历电动化转型阵痛。

现代重工研发的氢燃料动力船需要使用高纯度特种钢,但欧盟新规导致相关材料进口成本激增,项目进度已滞后9个月。

更危险的是技术脱钩风险。安赛乐米塔尔集团最近宣布,将向欧盟供应的钢材碳足迹数据与区块链绑定,这看似环保举措实则构建技术壁垒。

韩国钢铁企业若想继续进入欧洲市场,必须自建价值数亿美元的碳追踪系统,这对利润率不足5%的中小企业无异于天文数字。

这场关税战暴露了制造业链控制权的争夺。中国钢铁出口欧盟占比已从2018年的12%降至3%,但通过越南、马来西亚转口的钢材仍占欧盟进口量的19%。

欧盟此次原产地认证新规,本质上是在打击这种“迂回出口”。韩国贸易协会披露,部分韩国厂商为规避关税,开始在印尼建设“加工贸易区”,但当地电网稳定性不足导致冶炼能耗增加15%。

美国则通过关税与技术标准双管齐下。通用电气最新发布的燃气轮机采购标准中,明确要求使用北美本土生产的耐腐蚀钢板。

这种“捆绑销售”策略正在改写游戏规则,浦项制铁虽能生产符合标准的产品,但物流成本比美国钢厂高出30%,在竞标中屡屡失利。

在釜山港第七码头,堆积如山的冷轧钢板折射出行业寒冬。这些原本要运往欧洲的汽车板,现在只能低价卖给越南钢厂。

令人意外的是,这种“降级出口”反而催生了新商机,越南厂商用韩国钢板加工成建筑用钢后,再以高出20%的价格返销中东。这种“逆向贸易链”的出现,暴露出全球制造业链的弹性与脆弱并存。

韩国钢铁业的困境,实则是全球制造业转型的缩影。当德国蒂森克虏伯用氢能炼钢技术拿下欧盟订单,当中国宝武集团在沙特建设零碳钢厂,韩国企业还在传统高炉与环保改造间挣扎。

首尔大学产业工程系教授金相佑指出:“韩国钢铁业的问题不在于关税,而在于能否在绿色革命中保住技术代差。”

这种危机感在资本市场体现得尤为明显。现代制铁股价已跌至2016年来新低,市盈率仅为0.9倍,投资者担心其可能成为行业整合的牺牲品。

反观浦项制铁,虽然市值蒸发28%,但凭借全球第三的铁矿石储量,反而成为对冲基金眼中的“价值洼地”。

从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日本钢铁业的崛起,到2025年韩国钢铁业的困局,制造业链的争夺始终是大国博弈的核心。

当釜山港的起重机停止运转,当浦项制铁的高炉逐渐冷却,人们看到的不仅是某个产业的衰落,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序章。

在这个绿色革命与数字转型交织的时代,任何固守传统赛道的玩家,都可能成为新旧秩序交替的殉道者。

0 阅读:737

猜你喜欢

晓绿聊趣事

晓绿聊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