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硬表态 俄罗斯宣布了 10月13日,俄罗斯联邦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警告,美国向乌克兰供应“战斧”巡航导弹“可能让所有人遭殃,尤其是特朗普本人”。(央视新闻) 这场紧张对峙的导火索还得是特朗普,他在飞往以色列的专机上明确表示,若俄乌冲突得不到解决,就可能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还直言这武器非常具有攻击性。显然,这绝非随口一提,而是带着施压俄罗斯的明确意图。 要知道战斧导弹可不是普通的武器,射程能轻松超2000公里,精准度还能精确到米级。换句话说,一旦到了乌克兰手里,打击俄罗斯境内纵深目标都能实现,比乌克兰现在装备的导弹,威力和打击范围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泽连斯基早就盼着这种大杀器,之前好几次在公开场合提过,说有了战斧就能直接威慑俄罗斯关键设施,逼着对方回到谈判桌前。对乌克兰来说,这几乎是他们眼中扭转战局的关键筹码。 但梅德韦杰夫直接戳穿了最致命的漏洞——战斧导弹有两个版本,核弹头版和常规弹头版,可这俩在天上飞行时,根本没法通过外观或轨迹区分。他特意强调,核弹头版本的“战斧”只有美国能发射,真有导弹飞来,俄罗斯怎么判断里面装的是常规弹头还是核弹头? 这疑问背后藏着巨大风险:一旦判断失误,很可能引发更严重的反击,到时候局势就不是冲突升级能概括的,后果根本不敢细想。梅德韦杰夫的警告,其实是把擦枪走火的隐患摆到了明面上。 而且俄罗斯这边早就把话撂透了,就算美国真把战斧给了乌克兰,也改变不了战局。但明眼人都知道,这导弹操作起来没那么简单,大概率得美国专家亲自上手帮忙——发射前要画高精度路线图、调试导航系统,这些都是军事机密,乌克兰自己根本搞不定。 佩斯科夫之前也说过,要是美国人参战帮忙操作武器,那局势就不是简单的军援升级,而是直接进入新阶段了。这等于变相提醒,美国想“隔岸观火”根本不现实,一旦深度介入,就得承担相应风险。 有人分析,特朗普想给战斧其实打的是自己的小算盘:一方面拿武器当筹码,逼俄罗斯在谈判上让步;另一方面趁机检验战斧实战效果,顺便把仓库里的老旧导弹去库存,说不定还能借着军售赚一笔。可他千算万算,没料到梅德韦杰夫直接把矛头对准他本人。 现在三方的态度特别清楚:乌克兰盼着武器快点到,觉得这是扭转局势的机会;美国一边放话一边算账,想把利益最大化;俄罗斯则直接亮明底线,用警告划清红线。这战斧导弹要是真运过去,就不是简单的军援,而是把大国之间的博弈风险,一下拉到了最高点。 说真的,现在看这局势,梅德韦杰夫的警告更像个最后通牒。希望特朗普别真一时脑热赌一把,这战斧导弹要是真进场,火一旦烧起来,可不是遭殃两个字能收场的,到时候谁都控制不住,那才是真的麻烦大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俄乌战争恐怕要结束了。紧挨着俄罗斯的几个国家,像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波兰
【4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