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根本没必要打,打它干什么呢?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围。铁桶阵一摆,让它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到那时候,还用动手吗? 为什么两岸问题拖了这么多年,还没到非得动刀子的时候?其实从1958年金门炮战那会儿起,就有个思路挺管用:不直接硬碰硬,而是慢慢围起来,让对方自己觉得日子难过。话说回来,这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早在大炮轰金门的前前后后,决策层就定下了“打而不登,封而不死”的调子。简单说,就是用炮火封锁补给线,不登陆抢地盘,也不彻底灭掉对方,目的就是让金门、马祖这些前哨岛屿的国民党部队弹药短缺、后勤吃紧,求援都求不到。 你想想,这招多省事儿?直接渡海打台湾,那得多少船、多少兵,还得防着美国第七舰队插手。结果呢?炮战从8月23日打响,福建前线重炮齐发,第一天就砸出去几万发炮弹,把金门滩头炸得尘土飞扬。国民党那边空投补给,美军护航船也来凑热闹,但封锁一摆,船队靠近不了,岛上士兵的口粮和弹药一天天见底。这不就是围的雏形吗?围得他们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得自己掂量掂量。 金门炮战打了20多年,到1979年才正式停火,但这期间的节奏可有讲究。起初是猛烈炮击,消耗国民党军力,后来调整成单日奇数日开火,偶数日停,给对方喘口气,但海上巡逻艇一刻不松懈。 为什么这么玩?因为这不光是军事施压,还在试探国际底线。美国当时想“划峡而治”,搞两个中国,结果炮声一响,华盛顿就得掂量掂量,不会为金门这些小岛跟核大国拼命。蒋介石那边呢?表面上守得死死的,实际补给线被卡,岛上仓库空了,士兵士气低落。炮战结束前,两岸已经从剑拔弩张转向了某种默契:谁也不想把事儿闹大。你看,这围的艺术,不费一兵一卒,就把主动权捏在手里。放到今天,两岸关系演变到现在这步,不也靠着类似思路?军事上保持威慑,经济上、文化上慢慢渗透,让台湾那边自己琢磨,靠着大陆市场过日子,断不了这根线。 再来说说经济这块儿,你知道台湾经济有多靠大陆吗?2024年,台湾对大陆和香港的出口总额占总出口的31.7%,光大陆市场就吸走了1500多亿美元的货。 进入2025年,这依赖度没降反升,第一季度出口比重还滑到28.3%,不对,是整体出口总额4750多亿美元,对大陆顺差近700亿。 想想看,半导体这命根子,台积电2024年收入超900亿,大陆订单占11%,要是订单一缩水,整个产业链就得抖三抖。农产品呢?凤梨、释迦这些,本来全指着大陆买单。2019年大陆暂停个人游,台湾旅游业游客掉70万,损失几十亿新台币。 更别提2024年9月25日起,34项台湾农产品零关税叫停,菠萝、释迦关税恢复20%,文旦柚12%,农业部说损失有限,但农民收入直线掉,高端市场开拓也得时间啊。 你问为什么大陆这么做?因为台湾单方面限大陆产品,ECFA框架下,这关税豁免就成了杠杆,一拉就疼。结果呢?台湾出口到大陆的农产品总额从巅峰13亿美金掉到2023年的736万,关税一加,107万的额外成本,谁扛得住?围在这里不是空谈,就是用贸易链条卡脖子,让岛内企业叫苦,民众感受到实打实的压力。 能源这事儿更戳心窝子。台湾95%以上的能源靠进口,2024年液化天然气进口2113万吨,澳洲占38%、卡达25%、美国10%。 火力发电占80%,煤和气全从外面运,海运通道一卡,电厂就得停摆,工厂生产线哑火。2025年能源进口比例还是95.2%,民调显示,九成台湾人不知道这依赖度这么高。 年轻人去大陆发展,带回机会,民心一点点融。过去暂停水果进口,损失虽小,但信号清楚:政策一变,产业链就晃。能源进口96%,美国援5亿杯水车薪,大陆巡航常态化,海峡稳住。金门炮战启示:军事威慑配经济杠杆,国际底线一试探,就把主动拿捏。两岸统一,靠打?太傻。围起来,让现实说话,到时候,谁还想动手?和平回归,才是长远道。
台湾根本没必要打,打它干什么呢?最高明的办法就是围。铁桶阵一摆,让它叫天天不应,
文史啊旺
2025-10-14 21:48:1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