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号,不顾中方强大阵容,澳大利亚P-8A坚持进入东海! 当天,澳大利亚空军一架P-8A反潜巡逻机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执行侦察任,尽管该机型在性能上明显逊于中国歼-16等先进战机,但澳方仍持续在中国周边海域开展此类活动,这已是其多次进行的抵近侦察行为。 P-8A这种飞机,说穿了就是个“空中情报站”,它飞得慢,战斗力也不强,但肚子里装满了各种监听设备和传感器,它这趟来,可不是为了和歼-16比速度,而是要完成两个“小目标”。 一是当个“测试员”,看看中方的反应有多快、出动哪些装备、如何沟通调度,这些细节拼凑起来,就是宝贵的军事情报。 二是做个“形象广告”,向盟友展示澳大利亚在印太地区的存在感,毕竟来都来了,回去总得交个差,告诉大家“我在现场”。 这种操作,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安全冒险”,澳方算准了在国际空域飞行不会引发直接冲突,却能收获想要的政治和军事价值。 近年来,澳大利亚军机在中国周边的活动频率明显增加,从南海到黄海再到东海,其行动模式呈现出几个特点。 他们通常与美日盟友协同行动,而非单独出动,活动区域频繁转换,今天出现在东海,明天又现身南海,每次执行任务后,往往会通过媒体释放信息,刻意塑造自身"受害者"或"地区安全捍卫者"的形象。 还记得去年8月那次吗?澳方声称中国的歼-16向他们的P-8A发射了干扰弹,把事情说得挺严重,但仔细想想,如果真那么危险,为什么他们还要一次次地来呢? 面对这种“牛皮糖”式的侦察,中方的应对可以说相当专业。 一方面,严格按照防空识别区的规定办事,你来了,我就起飞监视、伴飞、喊话,一切照章执行,既维护了主权,又避免了事态升级。 另一方面,这也成了检验我军反应能力的“免费考题”,每次外机来袭,从雷达开机到战机起飞,整个体系都能得到实战化检验,说句实在话,这种真刀真枪的演练效果,比平常的训练要强得多。 看着东海上的这些你来我往,我觉得不能简单地用“挑衅”和“反击”来理解,这更像是一盘大棋,有几个层面特别值得思考。 对澳大利亚国内,政府要显示自己“没在怕”,对盟友,要证明自己“够意思”,对中国,则在试探底线,而中方呢,也要展示自己的克制与决心,大家都在演戏,但心里都清楚界限在哪里。 防空识别区毕竟不是领空,国际法对此也没有明确规定,于是乎,西方军机就来“蹭流量”,我不越界,但就要在你家门口转悠,中方呢,就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这里我说了算,这种拉锯战,其实是在书写新的国际规则。 最后,中国或许需要更聪明的应对策略,军机起飞拦截是必须的,但总跟着别人的节奏走也不是办法,能不能在经济上想点办法?或者联合周边国家建立信任机制?有时候,军事之外的手段可能更有效。 说到底,东海上的每一次相遇,都是大国博弈的缩影,读懂这些“猫鼠游戏”,就能看懂这个时代的国际政治,表面上风平浪静,暗地里波涛汹涌。
美要求澳大利亚表态,战时是否愿出兵台海,澳当局的回应斩钉截铁。“若台海爆发冲
【18评论】【22点赞】
香槟
派无人机伴飞,可以误碰误撞
用户10xxx77
用强电磁烧毁它的电子设备
绑定不了手机
诱导进入中方空域直接击落
用户13xxx61
寇可往吾亦可往
☞信★自★己☜
直接打下来,看你还敢不敢来嘚瑟
用户16xxx10
直接激光照它
用户10xxx38
糟心事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