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

古今知夏 2025-10-15 07:50:27

又现阳谋,中美准备互征的港口费,很多人都会认为中国吃亏,因为中国造船量已占世界的50%以上,美国本土造船份额连0.1%都不到,这不明摆着“中造船舶”数量碾压,得交更多钱吗? 但你要是这么想,可就彻底掉进美国的 “数字陷阱” 里了 , 这局博弈根本不是比谁造船多,而是看谁能把 “规则玩明白”,美国自以为捏了个大筹码,其实早被中国摸透了底细。 美国早在今年 4 月就放风要搞 301 调查,10 月 14 号干脆直接动手,对中国造、中国运营的船舶加收费。 他们打的主意很简单:盯着克拉克森那组 “全球 70% 商船是中国制造” 的数据,觉得只要把 “造在哪” 和 “该交钱” 画上等号,就能两头占便宜。一边能从海量中造船舶身上捞钱,一边还能逼船东别找中国造船,转头买美国的。 可美国忘了,全球航运圈早有个 “潜规则”:船在哪造,跟船归谁管,根本不是一回事!现在中国制造的船里,近 80% 都挂着巴拿马、利比里亚的 “方便旗”,真正登记成中国籍的连两成都不到。 有意思的是,这些 “中造船舶” 里,一半以上的运营方根本不是中资 , 可能是希腊船东,也可能是挪威公司,背后甚至还掺着华尔街的基金。 就说去年江南造船厂交付的 “中远海运双鱼座”,船是中国造的,却挂着利比里亚旗,运营方是中远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的合资公司,美国资本通过持股比雷埃夫斯港母公司,早就在里面分利润了。 美国想靠 “建造国” 划线收费,相当于把 “别人造的车,挂了别人的牌,却要车主交钱”,这逻辑本身就站不住脚。 更打脸的是美国自己的造船业,简直是 “扶不起的阿斗”。现在美国本土的商用造船厂撑死了不到 10 家,最大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还天天忙着造军舰,商用船一年造不出 10 艘 , 这量还不够中国沪东中华造船厂一个月造的。而且美国造船成本高得离谱,比中国贵 3 到 5 倍。 去年美国想硬撑着造首艘国产 LNG 船,结果呢,连会焊殷瓦钢的工人都找不到,工期一拖就是 18 个月。最后成本一算,比中国造的同类型船贵 4 倍,想靠加港口费逼船东买美国船,就像逼大家花鱼翅的钱买白粥,谁会傻到干这种事。 关键的是,美国加的这笔钱,最后根本落不到自己兜里,反而要美国老百姓买单。方正中期期货算过一笔账:一艘 10000TEU 的集装箱船,中资运营的要多缴年成本最高 1402.5 美元 / TEU。 可美国从中国进口的天然石墨、锂电池这些东西,短期内根本找不到替代品,这笔成本只能加在货价上。 就在美国宣布加费的同一天,中国交通运输部也出了反制措施 — 但中国没跟着美国玩 “建造国” 的表面功夫,直接亮出了 “杀手锏”:看股权,不管你船挂哪国旗,只要美国实体直接或间接持股超 25%,就得按净吨缴特别港务费,从每吨 400 元逐年涨到 1120 元。 这一下直接戳中了华尔街的 “痛处”,全球前 20 大航运公司里,美国资本持股超 25% 的就有 12 家,连希腊船王控制的马士基,都有 30% 股份在黑石、先锋领航这些美国基金手里。 地中海航运最先慌了,赶紧把旗下 5 艘船的美国持股比例从 32% 降到 24%,还拉来卡塔尔主权基金接盘;赫伯罗特更干脆,直接把美股上市的股权转到法兰克福交易所,就为了躲开这笔费。 中国敢这么反制,可不是硬撑,而是手里有实打实的 “港口底气”。现在全球 30% 的集装箱都要靠中国港口吞吐,上海港、宁波港这些大港早就实现了 “协同作战”,船靠了上海港,货物能直接调配到宁波港,不用重复报关,省了不少时间。 美国船东要是想绕开中国港口,要么去东南亚转港,多花 30% 的滞港费;要么就放弃中国市场,可美国出口的大豆、玉米,60% 都要靠中国港口卸载。 去年美国还试过让澳大利亚丹皮尔港替代中国,中转 LNG。结果丹皮尔港的接收能力只有深圳港的 1/5,船舶排队最长要等 14 天,每天滞港费就要 20 万美元。最后美国 LNG 出口商还是乖乖把船开回中国港口 — 没辙,绕不开啊。 现在再看那些说 “中国吃亏” 的论调,其实都没看透这场博弈的本质。美国拿着 “造船量” 的数字自欺欺人,却没搞懂全球航运早就是 “资本不分国界、运营跨着区域、货物绑着港口” 的格局; 中国看似在 “交钱”,实则通过规则反制,把美国资本逼出了航运圈,把全球船舶绑到了中资金融体系,还把美国的关键货物牢牢锁在中国港口。 所以别再觉得中国吃亏了,真正的博弈高手,从来都不是喊得最响的那个,而是看似被动,却每一步都在为自己铺路的人。

0 阅读:259

猜你喜欢

古今知夏

古今知夏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