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报道,炒八掺的老板和顾客吵起来了,原因是老板想要九点关门,可是还有很

征途观史 2025-10-15 16:42:57

10月14日报道,炒八掺的老板和顾客吵起来了,原因是老板想要九点关门,可是还有很多排队的顾客没吃到,有顾客就不乐意了,冲着老板大喊,你们关门了,那我们这些没排上的怎么办?[紫薇别走]   老李每天凌晨五点起床备料,比以前提前了三个小时,那口新添的铁锅重达十五公斤,他的右手腕已经开始肿胀,妻子负责收拾碗筷,儿子放学后在店里剥蒜,一家三口的作息全被打乱。 这家店以前生意就不错,但从没见过这种场面,现在每天早上七点,队伍就排到了他店门口,有人上午十点取号,下午两点才吃上,中间等了四个小时。 老李采取了限购措施,每人最多买两份,十二元一碗的价格没变,周末时他主动降价一元,给出的理由很实在,这份十二元的混搭食物包含了米饭、粉条、豆芽和几样配菜,分量足够一个成年人吃饱,店里的调料瓶在高峰期半天就见底,装蒜的竹篮需要每天补货三次。 爆红带来的不仅是生意,还有管理压力,老李连续一周每天只睡四小时,体重在半个月内掉了五斤,前两天下雨,临时搭建的棚子漏水,雨滴进了炒锅,导致那一锅食物全部报废。 曾经火极一时的“赵小姐不等位”现已关店,火锅品牌“小龙坎”因食品安全问题元气大伤,“一笼小确幸”在扩张期遭遇食物中毒事件,在流量高峰期未能把控好品质和节奏。 他那口锅一次最多炒五份,从下料到出锅需要八分钟,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天最多能做150份左右,但现在排队的人数远超这个数字,有顾客专程从洛阳、开封赶来,单程车费就要几十元,却可能排不上号。 店铺没有增加人手的打算,老李坚持自己掌勺,认为这是保持口味的唯一方式,他往每份食物里都会多抓一把豆芽,调料的配比全凭手感,没有精确的克数,这种传统手艺很难复制或传授。 老李悄悄添置了两口新锅,打算培训妻子上手,但新锅需要养护,火候也需要磨合,短期内难以投入使用,食材供应商已经催促了三次,要求提前预订更大量的货,房东也来过一次,暗示可能要涨租金。 有人羡慕生意兴隆,也有人抱怨人流堵塞通道,街对面开面馆的老张说,自己也想请博主来拍,但又担心应付不来,既渴望关注,又害怕失控。 老李在忙碌中保持着某种坚持,他会检查每一份食材的新鲜度,炒焦的那一锅宁可倒掉也不卖,这种较真在流量时代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或许正是这份坚持让这家店经营了十二年。 老李他希望生意能恢复到以前的样子,但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社交媒体的传播规律是,热度来得快去得也快,三个月后可能就没人记得这家店。 网友热评: “人家老板夫妻俩守着小店几十年,不容易,突然这么累,想早点休息也能理解”。 “为了一碗炒八掺等4个小时,这耐心我是真佩服。” “现在的人是不是太跟风了?随便一个博主推荐就一窝蜂去打卡,浪费那么多时间成本真的值吗?”  “网红带火的店,很多都是一阵风,你看之前好多网红店,排队排得吓死人,没多久就没什么人了,关键还是得看味道和经营能不能留得住人。”  “流量是把双刃剑,一下子来太多人,如果产品、服务跟不上,或者像这次这样运营时间产生矛盾,反而可能伤到原本积累的好口碑。”  您认为老板是应该尽量满足所有慕名而来的顾客,还是有权维持自己习惯的经营节奏?如果您是经营者,会如何平衡这突然爆红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呢?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和建议! 官方信源:大象新闻

0 阅读:83
征途观史

征途观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