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发文称,造车是一场考验时间和经验的马拉松,真正的竞争壁垒往往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例如底盘调校所展现出的精准默契、安全系统的冗余以及车辆可靠性历经的千锤百炼。卢放指出,这些细节都无法速成,只能依靠长期的数据沉淀、持续的迭代优化,以及无数次的实际验证来逐步完善。 卢放这番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 前两天试驾了一台岚图追光,过减速带的时候突然意识到——这才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那种厚重感、韧性,不是简单的软硬调校,而是底盘数千次路试数据累积出来的“肌肉记忆”。 你说不清具体哪里好, 但就是舒服、踏实。 反观现在市场上的新势力,有几家敢公布底盘调校的测试里程?有几家愿意花三年时间去打磨悬架响应曲线?大家都忙着堆配置、拼价格、抢交付量——15 寸大屏、激光雷达、零百加速 3 秒破... 这些“看得见”的参数确实吸睛,但问题是:一辆车开到第 5 年、第 10 年, 靠的是什么? 岚图背靠东风五十多年的造车积淀, 这是最大的“隐形资产”。车身刚性、焊点强度、线束布局... 这些传统主机厂的“肌肉记忆”, 不是新玩家砸钱就能速成的。 但现实很残酷——当行业陷入“内卷”时,长期主义往往最先被牺牲掉。 为了抢市占率,有的品牌量产前只测试了 6 个月就急着交付;为了压成本,减掉看不见的安全冗余设计;为了打价格战,把核心零部件换成低价供应商…… 短期内确实能换来漂亮的财报数字,但代价是:故障率飙升、车主投诉、品牌口碑崩塌。 用户可能一开始会为配置买单,但最终会为品质留下来。那些真正能活过 10 年、20 年的汽车品牌,靠的从来不是某个爆款单品或某次营销事件——而是日复一日在“看不见的地方”死磕细节、积累信任。 这种长期主义对企业来说是护城河,对用户来说更是保障。 造车这件事急不得,时间会给出答案。 卢放谈造车竞争壁垒
今天,岚图汽车董事长、总经理卢放发文称,造车是一场考验时间和经验的马拉松,真正的
啊亦丝聊汽车
2025-10-15 17:55:55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