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稀土新规全球震动,美国脱钩梦碎?

文史啊旺 2025-10-15 18:50:07

新加坡早报有人撰文认为,中国的稀土新规形同于美国的“长臂管辖”,但是怀疑中国没有能力保持这种管辖,毕竟中国的国力还是不如美国。真是这样吗? 说起最近的中美贸易摩擦,稀土这个词又被炒得热火朝天。10月9日,中国商务部一口气发了两个公告,把稀土出口管制范围拉大到境外实体和相关技术,这事儿直接戳中了全球供应链的痛点。新加坡联合早报的副总编辑韩咏红在13日的社论里写了篇《庆州中美元首峰会依然是大概率》,直截了当把这新规比作美国的“长臂管辖”。她觉得中国这招延伸到海外,管境外产品里哪怕0.1%的中国稀土成分都要申请许可,跟美国用法律管全球企业差不多。但她也直言,中国整体国力跟美国还有差距,落实这种全球管辖怕是力不从心,执行起来得靠物流追踪和国际配合,难度不小。这观点一出,网上议论纷纷,有人点头说有道理,有人觉得低估了中国在稀土上的硬实力。话说回来,这事儿真像她说的那么简单吗?咱们得扒开数据和背景瞧瞧。 先说说这新规到底啥样。中国商务部公告2025年第61号和第62号,明确了境外组织和个人出口含中国稀土的物项,得先拿许可证。管制的包括稀土开采、冶炼分离、金属冶炼、磁材制造这些环节的技术和设备。简单讲,就是不管你在哪儿,只要你用中国稀土做出来的产品卖出去,超过门槛就得过中国这关。这不是头一回了,今年4月中国就管了七种中重稀土金属,现在扩展到所有17种轻重稀土,还加了境外环节。为什么这么干?官方说法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顺带规范环保和安全标准。稀土这玩意儿,用在电动车电池、风力涡轮机、导弹制导系统上,战略价值高得吓人。中国不是乱来,这符合国际法和出口管制惯例,不像美国那套长臂管辖,动不动就用国内法罚全球企业,搞单边制裁。 韩咏红的文章点出,中国这步棋是反制美国打压高科技的回应,但她担心执行力。国力对比确实是硬伤,美国GDP稳居世界第一,盟友圈子大,美元霸权在手,管辖起来顺风顺水。中国呢,经济体量第二,但军事和金融影响力还有追赶空间。可话说回来,稀土这事儿跟整体国力不是一码事。中国在稀土上不是靠拳头硬,是靠资源和技术壁垒。中国稀土储量4400万吨,占全球近49%,稳坐第一宝座。2024年产量27万吨,全球占比69.2%,其他国家加起来都追不上。冶炼分离产能更牛,占全球92.3%,中重稀土提纯技术全球90%以上在中国手里。永磁材料产量,2025年预计中国28.42万吨,全球91.62%。这些数据不是吹的,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报告摆在那儿。越南、巴西有储量,但开采和加工技术差远了,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短期内建不起完整产业链。 你想想,美国这些年想脱钩中国稀土,砸了不少钱。拜登时代推“矿产安全伙伴关系”,拉澳大利亚、加拿大建本土矿场,特朗普上台后更狠,威胁加征关税,还限软件出口。可结果呢?美国96%的精炼稀土还靠中国,欧盟98%也一样。为什么?因为从矿石到成品,产业链太复杂,中国花了30年建起来的壁垒,其他国家至少得5到10年才能勉强跟上,还得面对高成本和技术瓶颈。中国的新规不是堵死出口,而是设门槛,推动全球产业更环保、更可持续。公告里强调,管制范围有限,有过渡期,不是禁止。商务部12日回应,说事先评估过对供应链的影响,不会乱来。这跟美国的长臂管辖天差地别,美国那是针对特定国家,动辄罚款禁令,中国这是自家资源自家管,合情合理。 中美在关键矿产上的路子完全不一样。中国目标是保障资源安全、产业升级,通过环保标准和行业规范引导发展。比如,新规要求开采加工注重废水处理和安全监测,这不光是为自己,还倒逼全球供应链升级。稀土走私问题确实存在,缅甸那边用中国设备和技术转口到美国,就触发了管制,但外交部13日澄清,跟巴基斯坦无关,是针对非法转移的。美国呢?政策直奔“去中国化”,联合盟友建多元供应链。特朗普10月11日发长文,宣布对中国商品加100%关税,从11月1日生效,还限关键软件出口,美股当天跌3%。他们通过立法松绑矿业投资、公私合作,鼓励回收利用。可这些招数落地慢,内华达矿场环保审查拖半年,开工遥遥无期。全球稀土市场高度依赖中国,短期脱钩等于自断臂膀。 韩咏红的疑虑有其道理,中国执行全球管辖确实得克服物流追踪难题,得跟海关、国际组织协调。但低估中国能力就不对了。中国不是光有资源,还有产业链完整性。从内蒙古包头到广东分离厂,整个流程闭环,其他国家拆不开。2024年,中国稀土出口量没降,反而通过规范提高了附加值。全球企业已经在调整,英伟达、特斯拉这些巨头开始囤货,评估替代方案,但成本翻倍,短期内没法绕开中国。话说,这新规一出,特朗普的反应那么激烈,不就证明中国这张牌打得准吗?中美经贸谈判还在继续,庆州峰会大概率如期,双方都清楚,稀土不是零和游戏,得谈着玩。

0 阅读:59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