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马斯还是太着急了,一下子从地道里钻出来7000大军,重新控制加沙地区。以色列军方宣布,在交换人质以后,以色列军队下一阶段要监督拆除,加沙地区所有地道系统。 在加沙的地面上,你看到的可能只是废墟和尘土,但那种表面的安静,其实是一种假象,真正的较量,并不在阳光下,而是在几十米深的地下。 那里藏着一个庞大又复杂的世界——哈马斯花了十五年时间挖出来的地下隧道网,这个被以色列军方称作“加沙地铁”的系统,全长大约五百公里,比越南的古芝地道还要长出一倍。 它早就不是简单的掩体,而成了哈马斯赖以生存、指挥、运输和战斗的中枢,这套地下网络的建设始于2007年,那时哈马斯刚控制加沙。 因为以色列实行封锁,地面运输极为困难,他们就开始往地下发展,一开始的隧道很简陋,用的是普通铁锹、塑料桶、手推车,工人们一边挖,一边往外抬沙土。 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后来他们从民用市场上购买水泥、钢筋、电线、发电机,一点一点运下去。 经过多年扩建,现在的隧道最深的地方能达到地下四十米,那已经超过了常规炸弹的有效杀伤深度。 走进其中,能看到主干道宽度接近两米,可以并排行走;侧道狭窄曲折,通往不同的储藏点和出口,内部装了电灯、通风系统和排水管,有的地方甚至设有备用电源和医疗点。 哈马斯在里面建立了通信室、指挥中心和物资仓库,为了应付长期封锁,他们还储备了食品、水和药品,据以色列情报部门估算,数千人可以在隧道中坚持数月不出。 去年有一段时间停火协议刚生效,以色列军方观察到,几乎一夜之间,加沙街头出现了几千名武装人员,他们在废墟间设卡、集结、重新组织指挥。 实际上,他们就是从这些地道中出来的,正因为这套系统的存在,哈马斯即使在被轰炸得面目全非的情况下,仍然能迅速恢复战斗能力。 以色列军方当然一直在寻找对策,最初,他们试图通过空袭摧毁这些地道,战机投下900公斤的精确制导炸弹,但效果并不理想。 加沙地区的沙土松软,爆炸能量被吸收和分散,很多地道只是震了一下,结构依然完好,后来他们派工兵进入地道探查,却频频遭遇伏击和陷阱,前进一公里就可能伤亡惨重。 成本太高,推进速度又慢,作战效果非常有限,于是,以色列换了战术,他们启用了特种工程部队“Yahalom”,这支部队专门负责反地道作战, 他们先使用地质雷达和地震波探测设备,对地道分布进行扫描,绘制出地下的三维结构图,然后派出配备摄像头和传感器的机器人进入,确认路线和关键节点。 等确认完毕,他们再选择重点位置注入一种高分子聚合物液体,这种液体可以顺着裂缝渗透,几小时后凝固成坚硬的物质,堵住地道的通风口和出入口,这个方法的思路是“封死而不是炸毁”,避免人力探查的风险。 不过,想彻底封死五百公里的地下网络并不容易,哈马斯的地道不是一条一条直线,而是分层交错的立体结构,封住一段,他们可能在别处挖出新通道。 而且加沙地下的沙层不断变化,探测设备也不总是准确,历史上,美军在越南也曾用尽办法清理古芝地道,最终也没能彻底摧毁。 对普通加沙人来说,这些地道带来的并不是安全感,而是更大的不安,表面上看,它让哈马斯得以继续存在,但代价是整个地区被卷入无休止的冲突。 只要哈马斯能在地下隐藏起来,以色列的封锁和打击就不会结束,投资者和援助机构都不敢进入,一个有地道网络的地区,在他们眼里就是不稳定的雷区。 这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地道存在,就意味着武装力量随时能恢复;武装存在,以色列就不会放松封锁;封锁之下,经济无法重建,人们看不到希望;绝望又让极端思想更容易传播。 很多年轻人失业、失学,只能被吸纳进武装组织,这样一来,新的地道又开始挖,冲突又被延续下去。 实际上,这五百公里的地道,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军事设施,它成了整个加沙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它支撑着哈马斯的存续,也同时限制了加沙的未来,每一次轰炸、重建、再轰炸的循环,都离不开它的影子。 有人说,等以色列找到彻底封住这些隧道的办法,战争或许才能结束,但真正的问题,并不只是地底下的通道,而是人们心里那种互不信任和仇恨的积累。 只要这种心理还在,新的地道迟早还会出现,地表上的废墟也许能清理干净,可如果无法打破这种对立,加沙就很难看到真正的和平。 信源:光明网
哈马斯这一次提醒了以色列,以色列推进一项计划,准备把被关押的哈马斯骨干分子,判处
【96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