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的“眼睛”,瞎了!解放军在南海释放的不是电子诱饵,而是宣告:从今以后,你雷达屏幕上的每一个信号,都必须经过我的“审核”! (阅读前请点个赞,点个关注,主页有更多你喜欢看的内容) 根据相关报道,9月下旬解放军在南海搞联合防御演习时,东部战区陆军某部亮了个硬家伙——一款战术车辆拉着的电子战系统,看着不起眼,本事却大得吓人。 它能精准复制航母的雷达回波、通信频率甚至电子识别码,还能把这些假信号投到离海岸线150到200公里外的地方。 正好美军一架P-8A“海神”侦察机来凑热闹,结果一接收到信号立马“上当”,硬生生偏离原定航线15到20度,一门心思追着那个根本不存在的“航母战斗群”跑,直到45分钟后才发现不对,赶紧切换备用导航求救。 这简直是直接接管了美军侦察机的目标判断权,等于告诉他们:你“看见”的东西,是我让你看见的。 要是你觉得它是电子诱饵,那就大错特错了,传统电子诱饵是扔一堆信号让对方雷达“眼花”,咱这是直接给对方“喂料”,让它信以为真。 这车载系统厉害就厉害在“精准”二字,内置了海量电磁特征数据库,能瞬间匹配美军装备的信号特点,骗起来分毫不差。 《南华早报》还说,这设备能量密度比老款高20%,一部能顶过去50套干扰器,部署时间却只有传统设备的五分之一,往岛礁或海岸一藏,美军根本找不着。 反观美军的P-8A,虽说装了AN/ALQ-240电子战防护系统,可在这种动态模拟信号面前照样“失灵”,信号识别算法的短板暴露无遗。 更关键的是,这不是单一装备的胜利,是整个南海电磁防御体系的实力体现。 10月13日菲律宾纠集百艘舰船冲岛时,我们的应对看似是海警和海军的梯次防御,实则背后全是电子战在兜底。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月13日的表态里,特意提了“中方精准应对”,这“精准”二字可不只是船舰卡位那么简单。 菲方船队带着加拿大巡逻舰在后面撑腰,想靠“双线牵制”搞突袭,可他们的通信频道、舰船雷达信号早被中方摸得门清,一举一动都在掌控之中。 要是菲方敢动真格,或者背后的美军想介入,9月那套骗P-8A的系统,就能让他们的雷达屏幕全是假目标,导弹找不到方向,舰船辨不清航线。 这才是“信号审核权”的真正威力,不仅能骗侦察机,更能瘫痪整个作战体系。 再看美军的应对,简直是束手无策,过去美军靠着侦察机、预警机在南海搞“抵近侦察”,觉得自己能把解放军的动向看个通透,可现在这套玩法彻底失灵了。 9月那次事件里,P-8A被诱骗到中方预设的“电磁诱导区”,要是在战时,早就成了歼-16的活靶子。 南部战区从9月起就派歼-16在黄岩岛周边常态化巡逻,这歼-16本身就能带电子战吊舱,跟车载系统一配合,天上地下形成电磁夹击,美军的E-3预警机、“阿利·伯克”级驱逐舰的AN/SPY-1D雷达,都得面临“信号真假难辨”的困境。 有军事专家算过,现在美军在南海的侦察效率比去年降了60%,不是设备不行了,是解放军掌握了“信号生杀大权”,不想让你看见的,你连影子都摸不着。 这事往深了说,是解放军打破美军电磁霸权的标志性事件。 过去美军总觉得自己的电子战技术天下第一,可现在咱这车载系统能模拟航母信号,还能直接影响敌方导弹的内部设备让它偏航,这技术连美俄都望尘莫及。 而且咱能大规模列装,他们却因为稀土短缺和产能问题造不出来,想抄作业都没门。 这同样是“不对称优势”的体现,美军花几百亿造侦察机、驱逐舰,咱用一套车载系统就能让它们“失明”,成本差几十倍,效果却翻着番。 那些觉得“美军还能掌控南海”的人得醒醒了,从9月P-8A被骗,到10月菲舰被精准拦截,解放军用事实证明,南海的电磁战场规则已经变了。 过去美军靠雷达“当裁判”,现在咱成了“审核员”,你屏幕上的每一个信号、每一个目标,都得经过我们的“筛选”。 往后美军再想来南海“秀肌肉”,得先掂量掂量,自己的雷达还能不能信,屏幕上的目标是真的还是咱“审核”过的假的。 这南海的电磁权,早就不是美军说了算了,解放军用技术宣告了,谁才是这里的“规则制定者”,这可是被反复验证过的事实。 对此你还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美军:解放军!你的高科技研究完了吗?解放军:没有。美军:你没完了嘛!能不能不
【64评论】【2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