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河财经】卢麒元和桥水基金的达里奥是这两年公开提示经济危机巨大风险的经济人士。

小辰读商业 2025-10-17 08:52:12

【琅河财经】卢麒元和桥水基金的达里奥是这两年公开提示经济危机巨大风险的经济人士。看一看他们的观点是否有道理。 向心坍缩和债务螺旋,今天从这两个概念谈起。 ​​一、达·里奥强调“债务螺旋”,卢麒元先生强调“向心坍缩”,这两者其实是因果关系。 ​在某一时刻,所有的流动性都被冻结了,所有流动性都被抽干,这就是所谓的“向心坍缩”。 ​我想可能没有人能准确的回答这种现象的本质,卢先生只是表述了现象本身。 ​✔但我可以用一句话来解释根本原因——因为流动性并不是“水龙头里流出的水”,也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数字余额,而是一种信用关系。 ​流动性冻结的本质是:信用网络的断裂(没有人相信抵押品或对手方)→资产价格下跌触发连锁反应→资金被困在安全港(央行准备金、国债、现金),无法流向需要的地方。 ​流动性危机并不是“钱消失”,而是“钱不流动”。 ​为什么这时候美联储的扩表极端重要?美联储并不能买断全部资产,但是它可以通过“购买”来为各类“资产增信”,促使信用恢复,同时引导资金恢复流动。 ​怎么理解? ​当市场说:“这笔 MBS、这个国债,我不敢要”; 美联储站出来说:“没关系,你不要,我要。我给你现金”。 美联储以国家信用(美元本身的发行权 + 主权背书)为国债和私人资产增信。 ​从历史上看: 1929 大萧条:股市崩盘 → 银行挤兑 → 货币供应(M2)骤降 → 信用体系瘫痪→流动性危机。 2008 次贷危机:MBS 和 CDO 抵押品失去市场 → 银行互不信任 → LIBOR-OIS 利差飙升 → 全球美元流动性危机。 2019 回购危机:财政部发债吸收现金 + 银行季末监管限制 → 银行体系有钱但“不愿出借”,隔夜回购利率一度飙升至 10%→流动性危机。 ​二、如果美联储的“购买”只是一种增信手段,那么在恶性债务螺旋同时发生时,这种增信措施还能奏效吗? ​首先,什么是“债务螺旋”? 达·里奥描述的“债务螺旋”(Debt Spiral)有两个特征: ​利息支出 > 经济增长:利息负担不断膨胀,财政不得不再借新债还旧债。 挤占公共投资:财政空间越来越小,只能维持政府运转和付息,没有余力投向基建、教育、科研等“生产性资本”。 ​2025 财年,美国净利息支出已经超过国防支出和医保支出,逐步成为第一大项。2025年度(不是财年)的赤字预计突破2万亿美元。 这就是“恶性循环”:债务越多 → 利息越高 → 赤字更大 → 债务更多。 ​美联储扩表本质是:用主权信用来做担保和增信。但是在债务螺旋下,主权信用本身开始受到质疑: 美联储的资产是国债和 MBS,如果国家财政本身的信用被怀疑,那么美联储再扩表,等于用“低信用资产”去担保“信用更差的私人资产”。 如果市场认为扩表=变相货币化债务,会迅速转化为对美元和美债的信心危机。 历史上(如 1970年代),当美国财政和货币双重失衡时,增信工具(QE、回购、再贷款)很快被视为“恶性通胀的前奏”。 ​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你自己都没信用了,还替别人担保? ​所以,我们可以理解鲍威尔坚持缓慢降息,并且与特朗普政府“作对”的根本原因——维持对美债和美元的信用护城河,否则真是“树倒猢狲散”。 ​★特朗普一直在强调“用自身发展来解决债务问题”。 ​他说什么并不重要,投资人会怎么理解才重要。我来给大家算一笔账: 美国经济明年将增长约 1.8%。(经合组织的预测) 目前经济规模:29.2 万亿美元。 如果在 29.2 万亿美元的基础上,1.8% 的增长约等于 5260 亿美元。 AI 资本开支:约 5000 亿美元。 除了与 AI 相关的资本开支之外,美国经济实际上几乎没有增长。 ​这个计算并不是笑话,这就是美国经济最真实的写照。投资人会认为,所谓的“自身发展”是解决不了债务问题的(没有收入),唯一可以使用的手段只有“通胀+贬值”。 ​三、债务螺旋恶化+向心坍缩究竟什么时候开始? ​卢先生对此并没有给出具体时间,我做一个补充。 ​✔我的答案是,已经开始。 ​数据支持在哪里?在美股BDC板块表现。 几乎所有 BDC 股票都在过去一个月均出现暴跌,多数跌幅在 -10% 至 -18%。 BDC是指商业发展公司/私募信贷类上市公司。 这个行业的本质就是借短贷长 + 高杠杆 + 投资中小企业,BDC板块的大幅下跌,代表市场正在集中抛售高杠杆、信用敏感的资产! ​要注意,在信用收缩阶段,首先爆雷的一定是那些杠杆率最高、抗风险能力最弱的主体。随着现金流不足,资产价值下跌,他们无法续借或再融资,就会最先出局。 ​下一个会是谁?Tricolor(边缘破产) → BDC(私募信贷抛售) → 高收益债利差飙升 → 区域银行股下跌→ 小盘股下跌 → 大银行股(核心金融)下跌,这就是完整的传导顺序和观察路径。

0 阅读:56
小辰读商业

小辰读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