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政被关8年,不知自己为何被整,后来徐帅一语挑明:你真是个书生![舔屏] 19

风景繁华 2025-10-17 11:51:31

谭政被关8年,不知自己为何被整,后来徐帅一语挑明:你真是个书生![舔屏] 1975年8月某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毛泽东突然问起谭政的现状,有关部门汇报后,周恩来当场建议:“谭政的问题可以解决了。”这句话结束了谭政长达8年零4个月的隔离审查生活。 谭政生于湖南湘乡,1927年参加秋收起义,1956年接替病重的罗荣桓担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他主持制定的《政治工作条例》被军内称为“政工宪章”,培养出一大批优秀政工干部。 1965年9月,谭政调任福建省副省长,一年后的1966年8月某个深夜,专案组人员敲开福州军区宿舍的房门,将他押送回北京什坊院,从此开始单独关押生活,每天只能在15平米的房间里活动,连家属通信都被中断。 隔离期间,谭政的听力严重下降,牙齿掉了大半,体重从75公斤降到52公斤,黄克诚通过组织渠道给他捎过两次口信:“挺住,等着看结果。” 1972年经周恩来批准,谭政的女儿谭泾远获准每年探望父亲两次,每次半小时,但不许谈外面的事。 这8年里,谭政给中央写了23封申诉信,他在信中逐条说明自己历次工作决策的依据,附上能找到的文件编号和会议记录,这些信件大部分石沉大海,只有三封转到了周恩来手中。 1975年8月解除审查当天,66岁的谭政换上尘封多年的军装,衣服明显小了一圈,领章帽徽都褪了色,他第一个拜访的是叶剑英,叶帅发现他耳背严重,从办公室抽屉拿出一副助听器:“早给你准备着呢。” 见徐向前时,谭政终于说出憋了8年的话:“我想不通,当初总政的工作到底哪里错了?”徐向前盯着他看了半分钟,叹口气说:“你呀,真是个书生。”这五个字让谭政愣住了,徐向前接着说:“那个时候,需要什么理由?” 这次谈话后,谭政不再追问“为什么”,他主动给邓小平写信,希望继续为部队工作,1975年10月,中央军委任命谭政为军委顾问,按正兵团级待遇,重回军队系统的谭政每周去军委机关两次,主要参加政工会议,审阅文件。 1976年某天下午,谭政参观军事博物馆,出门时碰到老战友萧劲光,两人在延安时共事过五年,萧劲光一直叫他“谭大哥”,十年未见,萧劲光差点没认出来,拉着他的手说不出话,两人站在博物馆门口聊了40多分钟,谭政才发现自己连助听器都忘戴了。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央为谭政彻底平反,1979年3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任命谭政为法制委员会副主任,这一年他72岁,开始参与新中国第一批法律法规的审议工作。 谭政在法制委员会工作了9年,同事回忆,他审阅法律草案特别较真,经常为一个条款的措辞开会讨论到深夜,有次讨论军人权益保护条款,他连续三天找资料,列出解放军从1927年到1978年所有政治工作相关文件,逐条对比。 晚年谭政因心脏病在北京医院去世,遗体告别仪式上,来了200多位老同志,其中18位是当年一起经历特殊时期的军队干部。 徐向前那句“书生”的评价,后来被很多人引用,谭政确实有书生气,他相信制度、相信组织、相信凡事讲道理,这种特质让他在战争年代成为出色的政工干部,却也让他在政治风浪中吃了大亏。 谭政去世后,《解放军报》发表长篇纪念文章,评价他“一生坚持原则,从不委曲求全”,这个评价很准确,正是这种不委曲求全的性格,让他在逆境中保持尊严,也让他付出了代价,但也正是这种坚持,让他等到了迟到的公正。 网友热评: “看完鼻子一酸,谭政将军太冤了!被关8年不说,出来连话都说不利索,要是我早崩溃了,周总理关键时刻帮忙找家人,这才是真·人民公仆啊!” “徐帅那句‘书生’绝了!要我说,谭政就是太老实,搁现在早学会‘站队’了,不过话说回来,要不是他坚持写信喊冤,可能早被历史遗忘了…” “最气的是林彪那帮人!整人都不带理由的,谭政到底哪里得罪了?建议拍个纪录片《消失的8年》,让更多人知道真相!” “复出后当军委顾问还这么拼,老爷子是真把‘革命’刻进DNA了!不过耳朵不好还戴助听器开会,心疼” 如果你是谭政,在8年与世隔绝的日子里会做什么?是坚持写材料、锻炼身体,还是默默等待?评论区聊聊你的选择! 信源:中国军网

0 阅读:71
风景繁华

风景繁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