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时期,澳大利亚在一次和朝鲜军的白刃战中打出了0:150的光辉战绩,这让澳大利亚的军人对拼刺刀十分自信,可是在一次与中国志愿军交手后,让入侵朝鲜的澳大利亚军队再也不敢在战场上和中国人拼刺刀了。 朝鲜战场上,澳大利亚兵沾沾自喜,靠着一次白刃战大胜朝鲜部队,自以为刺刀天下无敌。可当中国志愿军杀气腾腾冲上来时,他们的嚣张劲儿瞬间烟消云散。这场从果园到山岭的较量,到底藏着啥秘密? 新中国1949年10月1日刚成立,美国佬就坐不住了。为了围堵我们,1950年6月25日,他们拉着英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组了个所谓联合国军,跨海打进朝鲜半岛。这帮人仗着装备牛,飞机大炮满天飞,直奔鸭绿江边上,威胁到我们东北安全。中央一看形势不对,果断决定出兵,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秘密跨过鸭绿江,支援朝鲜人民,保家卫国。 澳大利亚那时候派了皇家第三营,这支部队从本土船上晃荡几周,9月底到釜山港。士兵个头大,枪炮齐全,以前跟着英军到处欺负人,觉得自己挺能打。联合国军仁川登陆后,他们跟着北上,沿路烧朝鲜民房,防着埋伏。10月22日,第三营推进到平壤北边永州一带,那儿有片大苹果园,树上果子挂着,地上落叶厚厚一层。他们正走着,突然挨了朝鲜人民军的狙击。为了不误伤自己空降兵,只能用刺刀上。 这场苹果园的白刃战,澳大利亚人占了便宜。朝鲜那边多是新兵,经验少,很快就顶不住。战后他们报了战绩:毙敌150,伤239,俘200,自己只7人轻伤。第三营上下乐坏了,觉得自己刺刀无敌,士气蹭蹭涨。营里到处传这事儿,说要挑战全世界。 志愿军入朝没多久,就开始反击。11月,清川江一线,志愿军撕开联合国军防线,澳大利亚第三营只好殿后撤退。那时候天黑,山路滑,志愿军战士头缠草叶,悄无声息包抄上来。澳大利亚人头一回尝到志愿军的厉害,阵地丢了,死伤不少。从这以后,他们对白刃战开始发怵。 真正让澳大利亚人彻底服软的,是1951年4月22日至25日的加平战役。志愿军第39军主力压上来,澳大利亚第三营守山岭阵地,靠着沙袋和机枪死扛。中国志愿军夜里总攻,战士们借着地形逼近,喊杀声震天。澳大利亚人开火反击,可志愿军近身猛,阵地前沿打成肉搏。第三营C连甚至组织过刺刀冲锋,但志愿军不退,层层推进,把他们防线瓦解了。战后,澳大利亚损失32人死,53伤,3俘,志愿军以少量兵力顶住20,000多敌军,守住了阵地。 为啥澳大利亚人从自信满满到畏手畏脚?说白了,志愿军不是朝鲜新兵,战士们保家卫国,斗志高,战术灵活。苹果园那场仗,他们碰上的是装备差、训练少的对手,轻松取胜。可志愿军不一样,装备虽简,但人多拼,近战经验足。加平一战,志愿军顶着炮火冲锋,澳大利亚人靠火力也挡不住。 而澳大利亚第三营后来在战报里吹嘘加平是他们大胜,可从我们角度,这是志愿军用血肉之躯挡住侵略,保了朝鲜北部,也稳了东北边疆。整个抗美援朝,志愿军打出五次战役,歼敌上百万,1953年7月27日停战协定签了,新中国站稳脚跟。那些年,多少志愿军战士长眠异国,他们的牺牲换来和平。 志愿军出国时,毛主席说“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句诗道出心声。澳大利亚第三营的教训,也提醒人,霸权主义没好下场。停战后,他们撤了,留下一堆烂摊子。可志愿军的功勋,永载史册。我们中国人,讲的就是自立自强,不欺人,但谁来欺,也得还击。 总的来说,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来之不易。苹果园的嚣张,加平的胆寒,都是铁证。志愿军用实际行动,捍卫了尊严。
1950年底的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中,42军125师师长王道全竟然不顾友军求援的信
【6评论】【19点赞】
黛南枫御
后面和志愿军的战斗就是胡编了,去看看那真实的历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