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

如梦菲记 2025-10-17 14:51:19

2013年,百度出价6亿美元,想买下高德,马云给高德老板打去电话:“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马云对于高德,势在必得!而且马云承诺,高德永不改名,永久保留这个品牌,这为马云加了不少人情分。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3年的互联网圈子,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所有人都看得出来,智能手机时代已经来了,谁能在移动端抢到入口,谁就能掌握未来十年的命脉。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一家叫高德的地图公司,突然成了巨头们眼中的香饽饽。   高德这家公司从2001年就开始给汽车做导航,十几年下来,积累的路况数据多得吓人,等到智能手机普及,他们顺势推出的APP已经有上亿用户在用。   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明白一个道理,在手机上,地图不只是用来找路的工具,它能知道你在哪、要去哪、路上会经过什么,这些信息简直就是金矿。   百度最先坐不住了,他们虽然有自己的百度地图,但高德的用户更扎实,特别是那些跑长途的司机、经常出差的人,都认准了高德的导航。   百度打的算盘很清楚,如果能把高德收了,地图市场基本就是自己说了算,以后做外卖、订酒店这些线下业务,自然水到渠成,于是他们开出了6亿美元的价格,在当时这已经不是小数目了。   高德的创始人成从武拿到这个报价,心里肯定是动摇的,一个创业者辛辛苦苦十几年,有人愿意出这么多钱买你的心血,换谁都会认真考虑。   但他心里还有顾虑,最大的担心就是公司被吞并后,高德这个牌子会不会就此消失,团队会不会被拆散,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会不会面目全非。   就在这个当口,马云的电话打了过来,电话里那句话说得特别硬气:“无论别人出多少钱,阿里都多加一倍。”这不是一句空话,马云是真看准了地图的价值。   早在2011年,阿里云的王坚就跟他说过,地图是移动互联网的底层操作系统,所有线上线下的连接都要通过位置来实现,马云当时就听进去了,只是一直在等机会。   更关键的是马云接下来说的那句话:“高德永不改名,永久保留这个品牌。”这句承诺的分量,可能比那几亿美元还要重。   成从武做了这么多年地图,高德这两个字就是他的命根子,是无数个日夜熬出来的成果,马云这个承诺,等于是在告诉他:我尊重你的付出,不会把你的孩子改得连你都不认识。   阿里的动作也够快,2013年他们先花了将近3亿美元买下高德28%的股份,还拿到了董事会的关键位置。   这一步直接把百度的路给堵死了,你再想全资收购,得先过我这一关,到了2014年,阿里干脆一口气砸下14.5亿美元,把高德整个拿了下来。   很多人当时不理解,花这么多钱买个地图公司,到底图什么,但马云心里明白得很,他要的根本不是一个赚钱的工具。   收购完成后,阿里给高德的待遇让外界大跌眼镜:不设KPI,不要求盈利,每年给20亿研发经费,只有一个要求,就是安心把地图做成全中国最好用的。   这种做法在商业并购里太少见了,一般公司收购了别人,恨不得马上整合资源、砍掉成本、榨出利润,但马云选择了反其道而行,他要的是把高德养成阿里生态里不可或缺的一块拼图。   淘宝的商家信息、支付宝的支付能力、各种本地服务,全都往高德上接,表面上看是在给高德输血,实际上是在打造一个超级入口。   这笔投资到今天来看,简直物超所值,高德现在的日活用户能达到两亿多,成了阿里系统里仅次于淘宝和支付宝的第三大流量来源,你打开高德不光能导航,还能打车、订酒店、买门票,甚至团购都能在上面完成。   去年阿里直接把整个本地生活业务都划到高德旗下,让它统筹饿了么、飞猪这些平台,虽然高德自己还没盈利,但它给整个阿里体系带来的战略价值,早就不是当年那14.5亿能衡量的了。   回头看这场收购战,马云赢的不只是钱,他赢在看得更远,知道移动互联网的入口在哪;他赢在懂人心,知道创业者最在乎什么;他更赢在敢投入,舍得用十年时间去养一个还没赚钱的项目,这种格局和耐心,才是真正让对手望尘莫及的东西。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环球网《3年5次跨越 让高德成为今天阿里的高德》

0 阅读:0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