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发话了,不买大豆就禁运食用油!特朗普又发文称如果咱们不购买美国的大豆,那么美国也将会不会购买咱们的食用油,改为使用美国用自己生产的食用油。 话说这事儿又闹起来了,特朗普这家伙一上台就爱折腾贸易,2025年10月14日,他在自己的Truth Social平台上发了个帖,直指中国不买美国大豆是“经济敌对行为”,还扬言要切断包括食用油在内的贸易往来,说美国自己就能搞定食用油生产,不用靠进口。听起来挺狠的,但细一琢磨,这招儿对中美贸易的冲击其实小得可怜。咱们一步步来捋捋,这背后的弯弯绕绕,暴露了不少问题。 先说说特朗普这帖子的来龙去脉。从今年5月开始,中国就没再从美国进口过一粒大豆,这不是头一回了。回想2018年那场贸易战,中国本来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占了美国出口的近六成,价值上百亿美元。可关税一加,中国立马转向巴西和阿根廷,巴西大豆产量蹭蹭上涨,成了新宠。现在2025年,情况差不多,美国中西部豆农的库存堆积如山,价格跌了15%,仓库里豆子都快发霉了。特朗普一看自家农民叫苦,就急眼了,发帖说中国这是故意整人,得报复回去。结果呢,他挑的食用油这张牌,压根儿没啥杀伤力。 为啥这么说?因为美国从中国进口的所谓“食用油”,其实大部分是废旧油脂,占比不到0.3%。这些东西在美国不是用来炒菜的,而是加工成生物柴油和可再生航空燃料,帮着环保减排。彭博社的数据显示,今年中国对美出口的加工油品已经下滑43%,早就是鸡肋了。美国本土大豆油产量本来就占全球一半多,自给率99%以上,超市货架上到处是本地品牌,进口这点玩意儿算啥?特朗普说“我们自己就能生产”,这倒没错,但他忽略了事实:禁了也没人当回事儿。中国这边,食用油市场大得很,转头买巴西的就行,不会饿肚子。反过来,美国豆农的损失可不是小数目,去年光补贴就砸了上百亿,还得继续掏腰包。 这事儿搁谁身上都得想想根儿在哪儿。特朗普上台后,重拾保护主义老路,关税壁垒一层层加,声称是为美国工人好。可现实是,贸易战打到现在,美国消费者多掏了上千亿关税钱,通胀推高了物价。豆农们表面上拿补贴,心里明白,这不是长久之计。欧盟、日本这些市场运费高,竞争也猛,巴西的豆子又便宜又稳。特朗普的帖一发,华尔街反应平平,道琼斯指数只跌了0.2%,大豆期货晃悠了两天就稳住了。交易员们私下嘀咕,这不过是场秀,市场早习惯了这种噪音。 中国外交部的回应也挺稳当,10月15日发言人表态,说对美方单边措施表示遗憾,贸易问题得通过平等对话解决,别搞对抗。商务部那边也没闲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大豆进口总量超8000万吨,其中巴西占了七成多,阿根廷紧随其后,美国份额直奔零。中国企业早就调整供应链,港口里巴西货轮排队卸货,效率高多了。这不光是经济账,还牵扯到全球粮食安全。大豆这东西,不止喂猪,还做饲料、油料,价格一波动,全球通胀就跟着颤。联合国粮农组织早警告过,贸易壁垒会放大风险,尤其对发展中国家。 再深挖挖,这威胁背后其实是美国农业政策的尴尬。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就签过中美第一阶段协议,中国承诺多买美国农产品,可执行起来磕磕绊绊。拜登接手也没管好,现在特朗普卷土重来,还想重温旧梦。可时代变了,中国经济体量大了,进口来源多元了,不再把鸡蛋全搁一个篮子。巴西的转基因大豆技术牛,产量年年破纪录,阿根廷的土壤肥沃,成本低。相比之下,美国豆农面临劳动力短缺、气候变化,成本居高不下。补贴能救一时,救不了一世。国会山上的农业委员会天天开会,游说团塞报告,呼吁拨款20亿援助,可钱从哪儿来?关税收入?那不还是从美国老百姓兜里掏的。 从全球看,这事儿也敲响警钟。WTO规则本该管这些,可美国带头退群,单边主义横行,其他国家学着点,贸易碎片化加剧。发展中国家进口成本涨,穷国更买不起粮食。想想非洲那些靠大豆饲料养牲口的农民,价格一高,饭碗就砸了。中国这边,稳扎稳打,推动RCEP和“一带一路”,供应链更韧性。巴西总统卢拉乐坏了,出口订单爆满,经济数据亮眼。阿根廷也跟着沾光,外汇储备涨了20%。反观美国,农民协会在芝加哥开新闻会,主席直摇头,说短期是噪音,长远得谈协议。 总的来说,这大豆油风波,不过是中美博弈的冰山一角。特朗普爱玩火,可火烧不着别人,先燎了自己脚。豆农们还得等补贴,中国企业继续挖潜巴西,美国消费者继续埋单。贸易这东西,说到底是互利共赢,单干没好果子吃。希望下回谈判,能多点理性,少点秀肌肉。毕竟,全球就这么大,大家挤一块儿过日子,总得讲点规矩。
荷兰这次是真撑不住了!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公开放话,将就针对芯片制
【91评论】【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