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刷短视频时,刷到条印度首富妻子的新闻,镜头跟拍着她出席活动的身影,最后特意怼在她胳膊上挎的爱马仕包上。主播拿着类似放大镜的道具对着屏幕,语气里满是惊叹:“大家看清楚了,这包身上镶了整整3025颗钻石,每一颗都是经过挑选的南非白钻,光镶嵌工艺就花了半年!” 我凑着屏幕看了眼配文,更是写得天花乱坠——“钻石的璀璨在她指尖流转,映照着无可复制的贵族气质”“每一寸皮革都来自法国顶级牧场,每一针线都缝着全球顶级的奢华”,连她抬手轻轻扶了下包带的动作,都被形容成“优雅在时光里定格,是金钱也买不来的从容”,字里行间都在往“顶级豪门的精致生活”上靠,恨不得把“高贵”俩字直接刻在屏幕中央。 后来查了查才知道,这包全球就限量三只,每只标价200万美元,换算成人民币快1500万了——够在我老家的省会城市买三套100平米的大平层,或者给山区的孩子建几十所希望小学。可媒体越卖力吹“奢靡”,评论区越不买账,我正对着屏幕琢磨“这包拎着沉不沉”,往下一滑,第一条评论就给我逗乐了,嘴里刚喝的温水差点喷在手机屏上:“镶再多钻石又咋样?她不还是个印度人!” 倒不是觉得这话有多尖锐,是这股子“戳破虚头巴脑”的实在劲,太接地气了。就像有人拿着镀金的勺子喝汤,旁人都夸“勺子真好看”,偏有人实诚地说“汤好不好喝才重要”。我接着往下翻,评论区里全是类似的声音:“200万买个包,印度还有多少人连每天两顿饭都凑不齐?”“媒体吹‘优雅’的时候,咋不说说那些住贫民窟的孩子?”还有人补了句“钻石再亮,也遮不住贫富差距的影子”,每一条都没绕弯子,直接戳中了“过度奢华”背后的虚浮。 更有意思的是,不光中国网友这么说,我在国外论坛上也刷到了这条新闻的讨论。有个英国网友跟帖:“200万美元的包,却有印度儿童连干净的饮用水都喝不上,这种‘优雅’真的值得炫耀吗?”还有个澳大利亚网友说:“限量三只又如何?它不能让更多人有饭吃、有学上,再贵也只是个装东西的袋子而已。”可见不管是哪国网友,都烦这种“用金钱堆砌出来的虚架子”——大家看的不是钻石有多亮,是这种“把奢华当高贵”的炒作,有多脱离现实。 其实网友那句“她还不是个印度人”,核心不是地域歧视,是看不惯媒体把“奢华”和“高贵”画等号,更看不惯有人把“花钱如流水”当成值得炫耀的资本。毕竟再贵的包,也掩盖不了现实里的贫富差距;再亮的钻石,也换不来底层人的温饱。真正的体面,从不是靠限量包撑起来的,是眼里能看见别人的难处,是手里有能力时多帮一把——就像有人说的,“1500万买包,不如拿十分之一出来建所学校,那才是真的‘优雅’”。 现在再想起那条新闻,我早忘了包上的钻石有多亮,只记得评论区里的实在话。说到底,奢华从来不是靠珠宝堆出来的,真的尊贵,是心里装着别人,是懂得“有能力时多担责”——毕竟再贵的爱马仕,背在身上也不如帮别人解决一个难处,来得踏实、来得有分量。
今晚刷短视频时,刷到条印度首富妻子的新闻,镜头跟拍着她出席活动的身影,最后特意怼
快乐的钢笔
2025-10-18 03:23:02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