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个张先生,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孩子,父母走得早,平时跟两个姐姐和二姐家儿子李炯比较亲。2022年张先生去世后,留下了房子、股票还有银行存单。两个姐姐张大姐和张二姐就去办了法定继承公证,想着把遗产平分了。 谁知道,2023年3月,李炯帮舅舅整理遗物的时候,在一个旧盒子里翻出了份手写遗嘱。遗嘱里写着张先生名下的房子、银行存单、股票、邮票等所有财产,去世后全归“大外孙李烔”一个人继承。李炯挺感动的,赶紧在3月13日把遗嘱拍了照,通过微信发给母亲张二姐,还说“我接受舅舅的遗赠”。张二姐又把遗嘱照片和儿子的意思转发给了张大姐。 张大姐一看就不乐意了,本来能分一半遗产,现在全归外甥了,心里肯定不平衡啊。她就说这遗嘱就算是真的也无效,之前的公证才作数。就这样,亲戚之间闹僵了,最后闹到了法庭上。 法庭上,张大姐说遗嘱里把“外甥”写成“外孙”,“李炯”写成“李烔”,肯定不行。但法院一查,张先生文化程度不高,上海话里“甥”和“孙”发音差不多,而且张先生也没有外孙,亲戚里也没有和“李炯”名字相近的人。结合遗嘱内容和房子的登记时间等,能看出来就是想把遗产留给李炯。 另外,李炯在发现遗嘱后60天内,就通过微信向母亲和大姨表示接受遗赠,有聊天记录为证。所以啊,法院就认定这份遗嘱虽然有点小毛病,但不影响它的法律效力,遗产得由李炯继承。张大姐不服上诉,二审还是维持原判。 这案子一出来,网友们看法不一。有人觉得大姨就是贪心,有自己的家庭还盯着弟弟遗产,法律就该保护舅舅把遗产给外甥的想法。也有人同情大姨,觉得姐姐们本来以为能分遗产,突然冒出个遗嘱,换谁都不好接受。 在我看来呢,法院的判决没毛病,法律就是得讲证据、讲事实,要保护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不过从人情角度看,这事儿确实让亲戚之间的关系变得很糟糕。要是张先生生前能跟姐姐们说一声有遗嘱这事儿,可能就不会闹成这样了。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上海有个张先生,一辈子没结婚,也没孩子,父母走得早,平时跟两个姐姐和二姐家儿子李
微风不徐徐
2025-10-18 16:52:46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