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合作,瑞典承诺 毫无疑问,这一次瑞典访华取得了巨大成功,双方取得了多个共识

沃克笔下趣事 2025-10-18 17:35:50

和中国合作,瑞典承诺 毫无疑问,这一次瑞典访华取得了巨大成功,双方取得了多个共识,最关键的是,瑞典同意和中国加强在贸易投资、绿色转型等多个领域的合作,并且他们也期待更多瑞典民众能够来华,增进对中国的了解! 别觉得瑞典这次访华是来拍几张合影走流程的,外交大臣斯蒂纳加德特意发文说会谈“重要且认真”,这背后藏着的全是实打实的合作盘算,毕竟瑞典手里攥着两张硬牌,一张是欧盟成员国身份,在欧盟内部说话向来有分量,之前还当过轮值主席国,协调过俄乌冲突相关的多边事务,不是那种随大流的小角色 另一张是北欧理事会的核心成员,跟丹麦、芬兰、冰岛、挪威好得跟穿一条裤子似的,政治上同步发声,经济上互相搭台,文化上往来密切,它跟中国把合作谈妥了,相当于给整个北欧和欧盟递了个“跟中国合作不亏”的信号,这可比西班牙、法国单枪匹马访华来得更有带动性,毕竟“一群人合作”总比“一个人尝试”更能打破欧洲内部的观望情绪。 要合作先得把根基扎稳,瑞典这次把“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摆得明明白白,这可不是随口说说的场面话。 你看瑞典的沃尔沃,这些年在中国市场吃得有多开?不光在大庆、成都建了两座大型合资工厂,去年光在中国卖出去的新能源车型就超过12万辆,销售额直接破了200亿,要是没有“一个中国”这个稳定的合作基础,哪敢这么放心地把核心生产线搬过来? 还有宜家,大家平时逛商场总能看见,现在在中国30多个城市开了近50家门店,去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也有60多亿,既给中国带来了好几万个就业岗位,也让瑞典企业赚得盆满钵满,这就是把原则落到实处的好处,双方都不折腾,不用为那些没意义的议题内耗,才能安心搞贸易、做投资。 这次谈的贸易投资、绿色转型,全是戳中双方痒点的领域,瑞典在氢能、风电这些绿色技术上是欧洲的尖子生,可再生能源占比早就超过55%,街上跑的公交车一半以上是氢能动力 而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光伏板产量占全球70%,电动车销量占全球60%,这俩凑一块简直是“技术遇上门店”,想不合作都难。 之前瑞典有家叫PowerCell的氢能设备企业,就跟中国的国家能源集团合作,把它们的燃料电池核心组件拿到江苏的工业园区生产,不光生产成本降了30%,还能快速对接中国的物流、汽车企业,去年一年就给中国市场供了2000多套设备,帮不少物流园实现了货车“零排放” 还有内蒙古的那个大型风电场,是瑞典的维斯塔斯风电和中国的金风科技一起建的,装机容量120万千瓦,比瑞典本土最大的风电场还大一圈,发的电够给200万家庭用,这种“瑞典技术+中国制造”的模式,这次会谈后肯定要扩规模,说不定下次你在高速上看见的风电叶片,就是双方合作的新产品。 中国宣布延长瑞典公民免签政策,瑞典立马表示欢迎,这背后是老百姓实打实的需求。之前中国对法国、德国免签才一年,中老边境的磨憨口岸入境旅客就涨了快3倍,其中77%都是免签来的,大部分是来旅游的。 游客多了不光能带动中国的旅游业,更重要的是,瑞典人亲眼看见中国的高铁、5G、新能源汽车,就不会再被西方媒体那些“中国落后”的瞎话骗了,民间的了解深了,合作的底气就更足,毕竟老百姓都认可的事,当官的也不用瞎操心“会不会有反对声音”。 瑞典在欧盟里的话语权也不是虚的,之前欧盟想对中国新能源汽车搞反倾销调查,瑞典的沃尔沃、斯堪尼亚这些车企第一个站出来反对,说“中国车质量好还便宜,对欧洲消费者是好事,要是加税,最后吃亏的是老百姓”,最后这调查还真没搞成。 现在中欧之间偶尔会因为市场准入、贸易规则闹点小摩擦,瑞典刚好能当“中间人”,一边跟欧盟说“中国市场大,错过就没机会了”,一边跟中国说“欧盟的规则可以慢慢谈,不用急”,这次谈的“支持开放自由的贸易体系”,就是要把这种协调落到实处。 毕竟北欧国家都务实,谁也不想跟钱过不去,瑞典带了头,其他北欧国家肯定会跟着来,其实瑞典这次访华成功,说白了就是双方都算明白了一笔账:中国有14亿人的大市场,有完整的产业链,还有充足的资金 瑞典有顶尖的绿色技术,有欧盟和北欧的话语权,双方合作不是谁求谁,而是互相搭台。你看斯蒂纳加德说“重要且认真”,潜台词就是“这买卖划算,得好好干”。 之前西班牙、法国来华后,跟中国的贸易额都涨了15%以上,瑞典肯定也想跟上这个节奏,毕竟现在全球经济都不好过,找个靠谱的合作伙伴比啥都强。 而且这次合作要是成了,后面说不定还有更多欧盟国家会跟着来,毕竟谁也不想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喝汤,这就是“合作带动合作”的连锁反应,既缓和了中欧关系,又能实实在在搞发展,这种双赢的事,换谁都愿意干。

0 阅读:449

猜你喜欢

沃克笔下趣事

沃克笔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