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全球化大概率是快要结束了,因为全球化对于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好处!全球化的结果就是,大多数国家工业完全破产,很多国家农业完全破产。 全球化推动下,发展中国家工业起步本该加速,但现实往往事与愿违。许多小国本有基础制造业,如纺织和组装,却因欧美低价机器倾销而迅速衰退。柬埔寨就是一个典型,2010年后中国投资涌入建厂,吸引外资超78亿美元,创造就业岗位,但本地工业增加值仅提升9.2%,多停留在低端组装环节,无法形成完整链条。相比之下,越南借势加入世贸组织,制造业出口从2010年的数百亿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近4000亿美元,电子产品份额增长67%,工人收入稳步上升。这说明,全球化并非一刀切,强国主导的规则让弱国难敌竞争,技术封锁进一步雪上加霜。美国从2022年起实施芯片禁令,限制高端芯片出口,不仅卡住中国,还波及东南亚组装国,工厂流水线频频停摆,发展中国家升级之路越发崎岖。结果,许多国家工业产出不升反降,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结构畸形依赖外资。 农业领域,全球化的冲击更显残酷。贸易自由化本意降低关税,促进流通,却让发展中国家粮食安全岌岌可危。阿根廷1996年引入孟山都转基因大豆种子,初期产量翻倍,每公顷从2吨增至3吨,外汇收入大增,但本土种子企业迅速倒闭。几年后,孟山都开始追收专利费,每吨高达15至18.75美元,农民无力负担,田间作物堆积无人问津,90%的粮食产业链落入外资掌控,国家债务雪球般滚大。类似情况在拉美频发,外资垄断香蕉和棉花种植,挤压本地市场,非洲棉农因转基因种子依赖而产量虽增,利润却被专利费蚕食殆尽。世界银行数据显示,贸易自由化虽惠及少数出口国如越南的稻米,但对玻利维亚和孟加拉等净进口国打击沉重,农村贫困人口占多数,粮食价格波动直接威胁民生。强国借此操控全球农产品贸易,仅占1%的最不发达国家份额,弱国农业从自给自足滑向破产边缘。 智利1970年的教训尤为深刻。美国中断粮食援助后,谷物供应锐减,市场价格从每公斤0.5比索飙至2比索,国内短缺引发罢工浪潮,农业改革半途而废。阿连德政府本欲摆脱外资控制,恢复土地自主,却因依赖美国25%的免费粮食而陷入被动。历史文件显示,美国此举旨在遏制左翼势力,通过经济施压推动政权更迭。类似操纵在全球反复上演,发展中国家农业对投入品依赖低,但劳动力密集型生产易受流动限制影响。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指出,全球价值链脆弱性在发展中国家更甚,疫情期间干扰加剧,粮食进口国首当其冲。结果,许多国家农业产值停滞,农村人口外流,生态退化加重,全球化本该的互利转为单向掠夺。 中国2003年的大豆危机暴露了农业全球化的另一面。美国农业部报告减产传闻,华尔街价格从每蒲式耳540美分冲至1000多,国内油商急购高价进口豆,仓库堆积如山。增产消息一出,价格崩盘,近千家榨油企业破产,90%的民营加工厂倒闭,产业链重组落入四大粮商掌控。进口大豆从2003年的2000万吨突破,挤占国产份额,将大豆从油料饲料市场推向食用窄道。这场风波让中国付出400亿美元学费,却也警醒储备重要性。2004年中储粮介入,抛售一亿吨库存,对抗价格操纵,四大粮商计划受挫,市场趋稳。经合组织数据显示,农业贸易政策虽仅占全球贸易一小部分,却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深远,自由化抬高农产价格,净购买者如柬埔寨农村多数贫困户首当其冲,而出口国如越南受益明显。但整体看,弱国农业易成大国博弈棋子,破产风险居高不下。 移民问题是全球化副作用的放大镜。中东和非洲战乱频发,阿拉伯之春后难民涌入欧洲,2015年高峰期超100万人从地中海和巴尔干半岛进入欧盟。冲突、经济困境和气候变化合力推动,叙利亚内战炮火毁家,非洲失业率高企,民众背井离乡。欧洲生育率低至1.5以下,需要劳动力补充,却融合政策滞后。德国工厂招工海报贴满街头,移民聚居区形成,犯罪率高于本地,法国穆斯林人口预计2051年超基督徒,社会张力凸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移民本可提振经济增长,但公众担忧文化冲突和福利负担,政策两极分化。非洲中东移民压力至2050年将占全球3%,新兴市场贡献大,但欧洲处理不当,转为政治热点。全球化本应连接世界,却因强国干预中东事务而酿成移民潮,弱国家园破碎,接收国内部撕裂。
现在看全球化大概率是快要结束了,因为全球化对于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好处!全球化的结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8 23:48:39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