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先生走了,享年103岁。比起一堆头衔,我更愿说他是给物理学“打地基”的人,只是这地基,撑起了大半个现代物理的天空。 生前骂他的人不少,翻来覆去就那几样:入过美籍、老了才回国、婚姻不被理解。可没人想过,他35岁拿诺奖,让华人在物理界挺直腰杆;93岁放弃外籍回归,在清华给本科生上课,捐钱建基金培养人才。 他的杨-米尔斯理论,当年没人懂,后来成了粒子物理的基石,堪比相对论。这种做“冷板凳”的基础研究,哪是急功近利的人能看懂的? 爱国从不是只有一种样子,有人造导弹保家卫国,有人探宇宙立民族自信。那些盯着私生活骂人的,真该想想:你为世界做过啥? 我们这代人最缺的,不就是这种甘坐冷板凳的定力吗?你说,该怎么留住更多“打地基”的人?
杨振宁先生走了,享年103岁。比起一堆头衔,我更愿说他是给物理学“打地基”的人,
窗逢枕星云
2025-10-19 22:30:41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