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

掘密探索 2025-10-20 13:57:58

如果全球都停止出口粮食,中国能否自给自足?就这么说吧,中国停止粮食供应,全球至少饿死10%的人口。   中国的主粮绝对能自给自足,玉米虽然要进口点,但整体也稳得住, 2024年,中国粮食产量破了1.4万亿斤,人均分500斤,比国际安全线还高出一大截,尤其是大米和小麦,自己种的完全够吃,基本不用靠进口。   玉米因为要喂猪、喂鸡,得进口点,但量不大,占全球贸易的比重也不高。   更厉害的是中国的“粮食储备库”,国家存了够全国人民吃几个月的粮食,超市里的米面油从来没断过货。   2022年全球闹粮荒的时候,印度、阿根廷这些国家都限制粮食出口了,但中国的超市货架还是满满当当的,这就是主粮自给的底气。   另外,中国还玩了个“以物换物”的高招:用咱们的工业品跟“全球南方”国家换石油、铁矿,顺便换点粮食回来,这样就算国际市场乱了,咱们也能从朋友那儿借点粮,不至于抓瞎。   这个说法听着夸张,但背后有门道,中国虽然是粮食进口大国,但每年也会出口点玉米、大米啥的,主要卖给东南亚、非洲这些地方,联合国粮农组织说,全球有8亿人吃不饱饭,其中一半以上靠中国卖的便宜粮食或者咱们教的种地技术活着,要是中国突然不卖粮了,这些地方的粮价得涨到天上去,穷人肯定第一个挨饿。   更关键的是,中国这些年一直在帮其他国家种地,比如在东南亚种杂交水稻,在非洲建节水灌溉的农场,在中亚搞智能温室。   这些技术让合作国的粮食产量蹭蹭往上涨,间接稳住了全球的粮食供应,要是中国不教了,有些国家的农业可能倒退,粮食短缺会更严重。 中国能端稳饭碗,靠的不是运气,是实打实的“硬功夫”。 第一招:科技种地, 袁隆平团队搞的海水稻已经在沿海推广了,一亩地能收400多斤;西北的戈壁滩上,农民用光伏板发电,板下还能种菜,一块地赚两份钱。   第二招:管好水资源, 南水北调工程把南方的水调到北方,缓解了北方缺水的问题;东北的黑土地保护计划让土壤更肥,种出来的粮食更香。   第三招:产业链完整, 从种子研发到农机制造,从化肥生产到物流运输,中国有全球最全的农业产业链,就算哪个环节出问题,也能用国产的替代,很快就能修好。   反观那些靠卖粮赚钱的国家,现在日子可不好过,美国的大豆要是卖不到中国,仓库里的豆子能堆成山,价格跌得比白菜还便宜;巴西、阿根廷虽然能多卖点粮,但运输成本高,还怕下雨耽误收成。   说白了,中国粮食安全的成功,靠的是“自己能种”和“愿意分享”的平衡,一方面,咱们用科技、水资源和产业链把主粮的饭碗端得稳稳的,另一方面,咱们通过卖粮、教技术、搞合作,成了全球粮食安全的“定海神针”。   但这件事也暴露了全球粮食体系的“玻璃心”,气候一变、战争一起、政策一改,粮食供应就可能断链,中国不卖粮的假设虽然极端,但提醒咱们:粮食安全不是“你死我活”的比赛,而是得大家一起维护的“公共财产”。   对中国来说,以后得在三件事上继续下功夫:一是把主粮的自给率再提提,防止别人“卡脖子”;二是进口粮食的时候别只盯着一个国家,多找几个“粮仓”。   三是继续帮其他国家种地,让全球的粮食供应更稳当,毕竟只有全世界的人都能吃饱饭,中国的饭碗才会更踏实。

0 阅读:161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