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省的侯汉廷曾对“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解读,戳中了百年民族记忆的核心——在他看来

岩哥讲故事 2025-10-21 11:01:36

台湾省的侯汉廷曾对“中国人身份认同”的解读,戳中了百年民族记忆的核心——在他看来,国家贫弱时选择离开是人性,坚守留下是勇气,而无论兴衰始终认同则是骨气。这份跨越百年的认同,正是中国从苦难走向巅峰的精神根基。 可为何在国家日益强大的今天,抹黑与歪曲从未停止?这里有个反常识的点——这本质是国际博弈中的认知作战(通过虚假信息扭曲公众认知的舆论对抗)。 认知作战的阴招早已被曝光。路透社2025年披露的文件显示,2020年美军在X平台设立300个虚假账户,散播“中国疫苗含违禁成分”的谣言,一名美军官员直言“只为把中国拖下水”(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驻纽约总领事馆官网)。更令人愤慨的是,英国《经济学人》曾将九三阅兵歪曲为“炫耀武力”,无视3500万抗战先烈的牺牲。这些操作直指民族认同的核心锚点,试图消解百年凝聚的骨气。 但谎言终究抵不过事实。英国“品牌金融”咨询公司2025年报告显示,中国软实力排名从全球第三升至第二,文化领域排名跃居第七。这背后是文化自信的硬核支撑——中国作协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网络文学海外用户达2亿,《庆余年第二季》通过迪士尼登陆全球市场。这种文化输出不像硬推销,更像上海进博会多国展商合作那般互利互鉴,让世界看到真实的中国。 您是否想过,这份底气恰是侯汉廷所说的“骨气”延续?从孙中山等先贤的救国探索,到当代科研人员在制裁中突破芯片技术,中国人从未因外界评价动摇身份认同。认知作战能制造一时迷雾,却挡不住亲身感知的力量——就像大量美国用户涌入小红书后,才发现真实中国与媒体描述天差地别。 老广常说“真金不怕红炉火”,民族认同与文化自信就是那块真金。可数字化时代,认知战场的攻防更复杂,我们该如何让年轻人读懂这份骨气的重量?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0 阅读:0
岩哥讲故事

岩哥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