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为何揪住哈马斯不放?】 在中东局势的复杂博弈中,美国总统特朗普对哈马斯的强硬态度始终是焦点。从人质谈判的反复拉扯到发出“地狱般打击”的最后通牒,特朗普政府“揪住哈马斯不放”的背后,是战略算计、利益诉求与地区博弈的多重交织。 战略突破口:中东乱局中的“优选目标” 中东长期以来被视为地缘政治的“硬骨头”,而特朗普政府将哈马斯锁定为突破口,本质上是权衡利弊后的战略选择。一方面,哈马斯与地区多方势力存在关联,其活动直接影响加沙乃至整个中东的稳定走向,被美国视为搅动地区局势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胡塞武装此前在红海的持续行动已让美军颜面扫地——即便美英联军发起424次空袭行动,仍未能彻底遏制其对商船和美军舰艇的袭击,这种“久攻不下”的局面已然触怒特朗普。 相比之下,哈马斯的体量被美军判定为“完全可以拿捏”。与具备较强区域牵制力的胡塞武装不同,哈马斯主要活动于加沙地带,地理范围相对有限,这让美国认为可通过集中施压快速达成目标。这种“捏软柿子”的策略,实则是试图通过解决哈马斯问题,为重塑美国在中东的主导权打开缺口。 核心诉求:绑定以色列与塑造政绩 特朗普对哈马斯的强硬立场,始终围绕美国与以色列的核心利益展开。从公开表态到实际行动,美国的根本目标清晰明确:确保“未来加沙地区不允许哈马斯继续存在”,同时巩固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实际控制。为此,特朗普政府甚至打破长期外交禁忌,在与哈马斯进行直接谈判的同时,坚决反对承认巴勒斯坦主权的埃及版重建方案,只因该方案冲击了美以“清除哈马斯、控制加沙”的既定规划。 对特朗普而言,解决哈马斯问题更是塑造政治政绩的关键。无论是推动人质释放,还是提出所谓“中东和平协议”,其核心都是通过“搞定哈马斯”给巴以问题打上“美国印记”,进而强化自身的政治形象。这种诉求在谈判博弈中体现得尤为明显——美国一边通过20点协议等条件施压哈马斯,一边借特朗普的个人社交平台反复发出强硬警告,本质上是想以哈马斯为抓手,快速兑现其对以色列的承诺并收割政治成果。 博弈本质:哈马斯的“以退为进”与美国的误判 面对美国的高压态势,哈马斯释放以色列战俘的举动,绝非“惧怕美军”的表现,而是精准的战略回应。在国际社会对加沙局势的关注与日俱增之际,释放战俘既是向外界释放和平诚意、争取舆论主动的关键一步,更是“将美国一军”的博弈技巧——通过让出部分筹码,迫使美国暴露后续战略意图,为自身争取谈判空间。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戳破了美国“已掌控局势”的乐观判断。事实上,哈马斯通过控制人质掌握了一定主动权,使得美国和以色列不敢贸然“赶尽杀绝”,这也是特朗普政府不得不打破禁忌进行直接谈判的重要原因。从结果来看,哈马斯的回应让美国的“快速解决”计划落空,反而陷入了“施压-谈判-再施压”的循环,凸显了其对哈马斯战略韧性的误判。 从最后通牒到谈判拉扯,特朗普揪住哈马斯不放的背后,是美国在中东的霸权焦虑与现实算计。但哈马斯的博弈智慧与地区局势的复杂性,早已让这场“定点清除”式的战略图谋充满变数,而中东的和平前景,终究不能靠压制一方来实现。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