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方儿童体质如此不同?
门诊和线上咨询时,常有家长问:“同样是鼻炎,为啥邻居家孩子喝药管用,我家娃却没效果?” 其实关键在体质差异—— 尤其南方、北方儿童,鼻炎根源天差地别,调理思路自然要 “因地制宜”。
南方娃(福建、广东等):多是 “脾虚表虚”
这类娃几乎全年爱出汗,稍微跑跳就满头大汗,后背总潮乎乎的,风一吹就打喷嚏、流清鼻涕;平时胃口一般,大便容易不成形,舌头淡、舌苔薄白。核心问题是脾胃虚寒、毛孔疏松—— 脾胃弱了没法生成 “卫气” 保护体表,毛孔关不紧,湿气和寒气总往体内钻,鼻炎自然反复。
北方娃(北京、河北等):多是 “表寒里热”
冬天裹得严严实实,却总爱流黄稠鼻涕,一吃点零食就上火、喉咙疼;平时手脚偏凉,却爱口干、大便干,舌头尖红、舌苔黄。这是典型的外有寒、内有火—— 北方冬天冷,娃容易受凉感冒,寒邪困在体表;但家里暖气足、常吃温热食物,内热又散不出去,一冷一热夹击,鼻炎就老不好。
针对南方娃 “爱出汗、脾胃虚” 的特点,我从不上来就治鼻炎,而是先帮娃 “收汗 + 补脾胃”,把体表的 “防护墙” 修好:
第一步:敛汗固表,挡住外邪
常用玉屏风散打底(黄芪、白术、防风),再加浮小麦、煅牡蛎 —— 黄芪补肺气,白术健脾胃,浮小麦和煅牡蛎能帮娃把张开的毛孔 “收一收”,减少出汗。比如去年接诊的广州娃乐乐,总爱盗汗、流清涕,用这个思路调理 2 周,出汗明显少了,鼻炎发作次数也少了。
第二步:健脾祛湿,从根上补
南方湿气重,光敛汗不够,得把脾胃补好。我会在方子里加山药、莲子、炒麦芽,既能健脾,又不滋腻,适合娃的娇嫩肠胃。同时提醒家长:少给娃吃生冷水果、凉茶,这些会加重脾胃虚寒,反而让鼻炎更难好。
北方娃的鼻炎,关键是 “寒包火”,调理要 “先散表寒、再清内热”,不能只盯着一头治:
第一步:温散表寒,别让寒气 “堵” 住,用少量荆芥、防风,轻轻把体表的寒气散出去,比如鼻塞严重时,加辛夷花、苍耳子通鼻窍,注意用量要轻,避免伤娃正气。
第二步:清解内热,别让火 “烧” 起来,散寒的同时,一定要加清热的药,比如黄芩、金银花、炒栀子,帮娃把体内的火排出去。之前有个北京娃浩浩,流黄鼻涕、喉咙疼,在散寒方里加了黄芩和芦根,3 天就不鼻塞了,也不喊喉咙疼了。另外要提醒北方家长:冬天别给娃穿太厚,家里暖气足时少穿件外套少吃羊肉、巧克力等热性食物,避免内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