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未婚,建立清华物理系,为我国培养出9位“两弹一星”元勋,却被告是“清华特务”,晚年拒绝杨振宁等学生的探望。 (信源:中国科学家博物馆2025-07-26——“大师之师”,他培养出79位院士与10多位“两弹一星”) 叶企孙,作为中国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背后有79位院士和众多“两弹一星”元勋的辉煌成就。 叶企孙的一生,永远在“铸剑”和“护盾”之间徘徊的过程,最终他用自己的人生,诠释了科学救国的沉重代价。 20世纪20年代,当叶企孙凭借精确测定普朗克常数的成就,成为国际物理学界的明星时,他做出了一个让许多人无法理解的决定: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毅然回到战乱不断、百废待兴的祖国。 他的回国,不是为了个人荣誉,而是为了开启一项,为国家打造现代化科学体系的宏大计划。 他深知,国家需要的不仅仅是个别天才,更是一个能够孕育天才的环境,因此,他不顾争议,把仅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引入清华大学,并且为他提供去剑桥深造的机会。 他还敏锐地意识到李政道有着超凡的理论思维,却缺乏实验能力,于是在实验课上故意给他低分,逼迫他提高自己综合的科研能力。 叶企孙的这种“因材施教”背后,是他对国家未来的深远规划,他鼓励赵九章投身高空气象学,预见到未来人造卫星事业的重要性;他指导龚祖同专攻应用光学,帮助研发出抗战所急需的军用望远镜。 他曾满怀信心地预言,如果给中国五十年时间,必能在世界科学领域崭露头角,他所培养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他为中国未来科技奠定的“利剑”,每一把剑都精准指向国家未来的科技发展脉络。 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叶企孙的“科学救国”理念遭遇了严峻的考验,他最得意的学生之一,物理天才熊大缜,选择放弃科研道路,投身军队,为国家的抗战事业贡献力量。 面对学生的选择,叶企孙的内心充满了痛苦和无奈,但他依然决定支持熊大缜的决定,并成为支援者。 叶企孙利用自己在社会上的人脉,在敌人眼皮底下为熊大缜筹集炸药原料和无线电通讯器材等关键物资,支持熊大缜建立兵工厂,成为八路军的重要技术支持。 但这一切并未按叶企孙的理想发展,1939年,熊大缜因误会被当作“特务”处决,消息传到叶企孙耳中,犹如晴天霹雳。 这一悲剧深深打击了叶企孙,他痛心地发现,自己所培养的优秀人才,不仅在战场上牺牲,甚至还可能在政治斗争中丧命。 这场由内部误解引发的悲剧,让叶企孙意识到,科学救国的道路,远比他曾经想象的要复杂,充满了血腥与牺牲。 熊大缜的悲剧,成为了叶企孙一生无法摆脱的噩梦,几十年后,历史的风暴再次袭来,叶企孙被错认作“特务头子”,遭遇长达一年多的牢狱折磨。 当他最终被释放时,那位曾在讲台上光彩照人的科学大师,已经变成了一个步履蹒跚、身体虚弱的孤独老人。 尽管叶企孙培养的学生们,如杨振宁、李政道等,已是世界知名的科学家,他们回国后迫切地想要探望恩师,但叶企孙却一次又一次拒绝了他们。 当时叶企孙仍然未能完全洗清“特务嫌疑”,任何与他走得太近的人,都可能被卷入无辜的风波,因此,他不得不以一种悲剧性的方式,保护自己培养的学生和他们的未来。 有一次,学生钱三强在中关村路上遇到叶企孙,准备上前问候,但叶企孙却急忙摆手,低声说:“你快走,离我远一点。” 那一刻,他为了学生们的安全,他甘愿承受晚年的孤独与屈辱,像一面孤独的盾牌,挡在他们的面前。 直到1986年,叶企孙和熊大缜的冤屈才得以平反,但那时,叶企孙已经不再能够亲眼看到这个结果。 他的悲剧人生,最终为中国的科学事业奠定了基础,他虽未能享受清白的荣光,但他用一生的坚持、痛苦与牺牲,成就了中国物理学的根基,也为国家的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杨振宁半世纪前的那次回国如何改变中国科学1971年夏天,一架从美国飞往上海
【5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