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对华出口管制:一边求和一边叫板,底气在哪? 欧盟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政策做了两手准备。先是让他们的贸易专员邀请中国商务部长访问布鲁塞尔,希望双方能面对面地讨论出一个“紧急解决方案”,但其他成员国则在筹备“强硬手段”,准备在接下来的欧盟内部峰会上公开讨论。 这当中,法国要求欧盟能考虑对中国所有“报复选项”,德国则倾向于动用所谓的“反胁迫”机制。话里话外,似乎只要与中方接触不顺利,没达成他们想要的成果,欧盟就要对中国“来硬的”。 可上次遭到美国关税讹诈时,欧盟各个成员国的表现可谓是有目共睹,准备好的反制措施一个都没派上用场。既然欧盟没勇气叫板美国,为何又有信心,他们所谓的“报复选项”,能迫使中国在重大问题上让步呢。 这种“软话硬说”的戏码,说白了就是捏着鼻子求合作,又想摆着架子占便宜。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刚和中国商务部长聊了俩小时,把稀土出口、电动汽车反补贴、安世半导体风波这三件急事都摆上了桌,转头成员国就喊着要“报复”,这种分裂本身就透着心虚。他们太清楚自己的软肋在哪——中国手握全球75%的稀土供应,而欧洲的汽车、新能源、军工产业全得靠这东西续命。 法国喊“所有报复选项”更像虚张声势。要知道法国雷诺汽车的电池供应链里,中国稀土永磁体占了近六成,真要是撕破脸搞报复,最先扛不住的恐怕是本国车企。德国倒是想拿“反胁迫”机制说事,可这机制从出台至今连一次正经启用都没有,面对美国动辄挥舞的关税大棒,德国企业只能默默承受,从没见他们用这机制硬气过。如今对着中国喊口号,不过是想靠话术逼中方让步。 欧盟的底气虚,从对美对华的双重标准里藏不住。前几年美国加征钢铝关税,欧盟嘴上喊着“坚决反制”,列了一长串报复清单,最后却悄悄推迟实施,说到底还是怕伤了跨大西洋关系。可对着中国,就敢把“强硬手段”挂在嘴边,本质是觉得中国会顾全“和气生财”的面子。但他们忘了,中国11月就要新增5种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12月还会收紧稀土永磁体的审批,手里的筹码可比欧盟硬多了。 更讽刺的是,欧盟求着中方解决的问题里,不少都和自己跟着美国掺和有关。安世半导体本来是中企合法收购的资产,荷兰迫于美国压力强行接管,中方反制后他们又来找欧盟调解;稀土管制明明是中国出于资源保护和国家安全的合法中方,符合WTO规则,欧盟却跟着美国喊“供应链威胁”,转头又怕断供急着要谈判。这种“又要又要”的心态,根本没资格谈“胁迫”。 欧盟该想明白,对华关系不是和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美国能靠霸权压着欧盟让步,但中国不吃这一套——中国对欧稀土出口量是美国的三倍,却从没拿供应当武器,反倒是欧盟一边享受着资源便利,一边跟着搞围堵。真要是把中方的底线当摆设,别说“报复选项”没用,恐怕连新能源转型的节奏都要被打乱。 现在布鲁塞尔的“紧急会谈”还没开,欧盟先把“软硬两手”亮出来,反而暴露了内部的分歧和焦虑。要是还抱着“对美妥协、对华强硬”的双标逻辑,这场会谈注定难有结果。毕竟中国早就表明了态度,贸易是互利共赢的,想靠虚张声势逼让步,纯属找错了对象。
这剧情,我能笑一年。欧盟这一巴掌扇过来,我估计他自己都懵了。前脚刚宣布,说你
【7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