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真是啥都敢往外说!台湾评论员郭正亮:"我认识的国民党人里,没有一个主张两岸

桉闻通史 2025-10-23 15:08:37

郭正亮真是啥都敢往外说!台湾评论员郭正亮:"我认识的国民党人里,没有一个主张两岸统一;连战、吴伯雄、朱立伦、马英九、王金平、郑丽文、宋楚瑜等人,全都不想统一,只盼两岸永远和平、维持'两岸一家亲',说到底就是想赚大陆的钱。"   先说说“两岸一家亲”这说法,听着暖烘烘的,大陆这边也一直认这个理,不然也不会给台湾那么多红利。比如ECFA(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当年为了让台湾农民、中小企业能多赚钱,大陆这边主动让利,台湾的水果、水产免关税进大陆,多少台湾果农靠着这个把日子过好了?还有两岸直通航班、台生到大陆上学享受优惠政策,这些都是“一家亲”的实际行动。可反过来看看国民党,拿了这些好处,在“统一”这件事上,却总像揣着明白装糊涂。   就说马英九,他任内确实推动过两岸交流,比如2015年“习马会”,那时候多少人觉得两岸关系能再往前迈一步。可你回头看,他任内提的是“不统、不独、不武”,这“不统”俩字就明摆着了,只想着维持现状,不想着怎么把“一家亲”变成“一家人”。   他在台湾搞教育的时候,也没见着把“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统一是必然”这些理说透,反而让“去中国化”的歪风在校园里悄悄蔓延。卸任后他来大陆祭祖,说“两岸同属中华民族”,这话没毛病,可祭祖之后呢?也没见他在台湾内部呼吁大家正视统一,反而还是绕着“统一”走。   再看连战,2005年他的“破冰之旅”确实不容易,那时候两岸隔绝这么多年,他能主动来大陆,跟大陆达成“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这是好事。可后续呢?   国民党在台湾执政的时候,也没见着把“共同愿景”往“推动统一”上靠。比如两岸经贸合作越来越深,台湾的半导体、电子产业靠大陆市场赚得盆满钵满,可国民党也没借着这股劲儿,跟大陆商量怎么在经济融合的基础上,推进政治对话,反而每次提到“统一”,就拿“时机不成熟”当借口。   还有朱立伦,前两年他当国民党主席的时候,也说“坚持九二共识”“两岸一家亲”,可真要他表个态“支持统一”,就开始含糊其辞。去年有媒体问他“是否主张两岸统一”,他绕来绕去说“先维持和平交流”,这话跟没说一样。要知道,“九二共识”的核心是“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可国民党现在只提“和平交流”,把“谋求统一”给摘出去了,这不是断章取义吗?   最让人觉得别扭的是,国民党一边享受着大陆的红利,一边在台湾内部不敢提“统一”。比如台湾的面板产业,前些年遇到危机,是大陆的企业伸出援手,采购了大量台湾面板,帮他们渡过难关;还有台湾的旅游业,大陆游客没少去,多少台湾导游、民宿老板靠这个吃饭。   可国民党在台湾选举的时候,为了拉选票,连“大陆”都不敢多提,更别说“统一”了,生怕被民进党扣上“卖台”的帽子。合着大陆这边掏心掏肺给好处,国民党那边却连承认“要统一”的勇气都没有?   有人说,国民党至少反对“台独”,这比民进党强。这话没错,可反对“台独”和推动“统一”是两码事啊!就像家里兄弟俩吵架,你说“别分家”,可也不主动拉着弟弟回家,就这么耗着,这能解决问题吗?   这些年,民进党一直在搞“去中国化”,改教科书、删历史,把台湾年轻人往“台独”路上带,国民党虽然嘴上反对,可在遏制这种歪风上,也没见着多给力。比如台湾高中教科书里,把“中国史”改成“东亚史”,国民党在立法院也没尽全力阻止,最后不了了之。这要是真把“两岸一家亲”当回事,能眼睁睁看着年轻人被误导吗?   还有宋楚瑜,当年也跑过大陆,说“两岸要和解”,可他在台湾的动作,更多是为了自己的政治势力,跟推动统一也没啥关系。郑丽文有时候会说几句“反对台独”的话,可提到“统一”,也是避重就轻。说白了,这些国民党的大佬,心里打的算盘其实很清楚:既想靠着“两岸交流”赚大陆的钱,又不想在“统一”问题上得罪台湾内部的“独派”势力,更不想承担推动统一的责任,就想这么“维持现状”混日子。   可现实是,“现状”能一直维持吗?民进党一天到晚搞“台独”,美国还在旁边煽风点火,卖武器给台湾,要是国民党一直躲着“统一”这个核心问题,只会让“台独”势力越来越嚣张,最后把两岸关系拖到危险的边缘。   郭正亮的话虽然难听,但也算是把窗户纸捅破了。很多人之前还对国民党抱有期待,觉得它能扛起反对“台独”、推动统一的担子,可这么多年看下来,国民党在“统一”这件事上,确实没拿出多少真本事。要是国民党一直这么“揣着明白装糊涂”,只想着赚红利、避责任,那最后只会失去大陆的信任,也失去台湾民众的支持。   说真的,大家也不是要国民党立马就拿出什么,惊天动地的举措,至少得有个明确的态度吧?至少别再绕着“统一”走,至少在台湾内部敢大声说“两岸要统一”吧?要是连这点勇气都没有,那“两岸一家亲”就真成了空话,成了赚便宜的借口。

0 阅读:0
桉闻通史

桉闻通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