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耳欲聋》后,我们应该好好再认识下檀健次。看了下《震耳欲聋》数据,上映17天,票房预测连续5天上涨,票房稳居在前几位。对行业这么冷的市场现状而言,《震耳欲聋》走出了所期待的长线。而票房即将奔向2.5亿,早早就跨过盈利门槛,相信通过这一次从行业到观众,都能感受到演员檀健次,从票房号召力到演技完成度为电影所托底的能力。
这也是我一再强调,为什么电影行业如此欣赏檀健次。其实从《被我弄丢的你》开始,檀健次就一再刷新电影行业对他认知的过程。不了解他的人以为他是流量,是偶像。但偏偏是他在去年;《被我弄丢的你》这部从类型到宣发、从市场到大众审美都不看好的作品里,用演技与角色创造了黑马票房。
最后超过2亿的票房,用演技与号召力兜底,成为去年爱情片类型里,屈指可数实盈利影片。而相信也是从那时候,电影行业终于不再忽视这位优秀的青年演员了。除了影响力,更是他的表演方式,从电视剧领域被看到、古装剧破圈又有何妨?来到大银幕上,檀健次所呈现的表演方式,表演态势,演技的爆发力与沉浸度,依然是鲜活的、热枕的,从未因剧集拍摄而消磨感受力与能量场。
所以这两年,檀健次继续出演电影《震耳欲聋》是顺理成章;檀健次成为北影短片终审评审是顺理成章;檀健次成为白玉兰历年来首位官宣的青年推广大使是顺理成章。包括在后面,无论是任何电影接洽,无论对很多演员而言听起来再不可思议的导演班底,到檀健次这里都只会是顺理成章。因为檀健次通过《震耳欲聋》再次证明的,就是他有这个绝对能力。为电影的质量、为人物塑造托底,同时也是通过影响力,为电影的票房实现盈利托底。
在这个行业如此萧条的当下,这样的演员有多难得是不言而喻的。关键被行业寄予厚望的檀健次,所等来的对他而言不是什么难题,而是他早就应该扎根与绽放的领域。在大银幕上,在现实题材里,在多样的题材里,去呈现人性幽深、晦涩与斑斓的区域,去触碰光影中更多的生命体验与凹凸不平。
所以,当电影行业不再低估他,当《震耳欲聋》作为今年行业真人电影口碑前十、作为屈指可数实现盈利的现实主义电影。也希望未来的颁奖季,别忘了《震耳欲聋》里的他,别忘了他在电梯戏的极致与尽兴,别忘了法庭戏上的铿锵与燃情,别忘了他在醉酒戏下的肆意与隽永,别忘了他跟马叔对手戏的克制与柔情。千千万万,别忘了檀健次。在这个国庆档,用演员实力改写战局的檀健次,在这个国庆档,用人文关怀触达人心的檀健次。也是那个作为演员,历经十六年曲折挫败,风霜雨雪走到今天,对演员职业保持敬畏,对表演保持初心的檀健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