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

南琴聊文化 2025-10-24 16:50:55

德国媒体10月21日报道:“闻泰收购安世后,未押注荷兰,而是派专家拆解产线、迁产能回中国,此举堪有谋略,荷兰试图以断系统权限、停工资施压,却漏算闻泰早搭备用系统、换国内供应链,中国基地反超研发,推出国产SiC模块,还断荷兰研发资金,最终让欧盟车企承压!” 德国媒体这则报道,把一场持续数年的半导体产业博弈扒得明明白白。很多人当初以为闻泰花340亿买安世是“蛇吞象”,现在才看清这是盘大棋。 收购刚落地,闻泰就派20人技术组扎进荷兰奈梅亨的安世老巢,那可是有60年根基的重地,他们不搞虚的,直接把产线流程和技术参数拆了个底朝天,原样搬到中国。 东莞迅速建成一座年产能达300亿颗的工厂,其产能为荷兰老厂的三倍之多,此外,淮安基地专注于新能源车用半导体领域,展现出强大的产业布局与发展活力。 到现在,安世全球70%的产能都在中国手里,供应链更是彻底换血,封测交给长电科技、通富微电,磁芯、封装料换成宁波韵升这些国产货,国产化率最高冲到91%,给比亚迪供货时间从12周砍到4周。 研发上更有意思,闻泰没撤欧洲研发中心,却攥住了“钱袋子”,中心四成经费靠中国基地输血。 结果上海团队把荷兰没解决的良率问题提升7个百分点,还先搞出1200V车规级SiC模块,反倒让欧洲老研发中心来求资金、求验证。 今年9月美国“穿透规则”一施压,荷兰立马冻结安世30个主体资产,10月中旬干脆切断中国区IT系统,想靠停工资搞垮人心。 可闻泰早有准备,11小时备用系统上线,24小时恢复生产,连上海的2000片晶圆都转去东莞,还囤了3个月原料,工资一分没拖。 这事里藏着三个关键逻辑,大家得看明白,首先,闻泰的“谋略”根本是“底线思维”。年初预判到美国规则可能落地,就提前搞国产化布局,这哪是临时起意? 现在安世中国年出货超千亿颗芯片,欧洲车企六成订单靠它,大众、宝马停产一天就亏上亿欧元,这就是产能掌控的底气。 其次,荷兰是打错了算盘,把商业问题搞成政治博弈,他们说闻泰“转移资产”,可安世的本地化本就是欧洲客户要的“ChinaforChina”战略,还是德籍高管主导的。 切断系统反而让自家奈梅亨工厂产能跌30%,最后得求着谈判,这就是“搬起石头砸脚”。 最关键的是,这已经不是企业并购,是全球产业链权力的转移。 以前欧洲握着技术,现在中国靠产能、供应链、市场硬生生造出闭环,加上稀土管制卡着ASML的脖子,要知道90%的精炼重稀土都靠中国,荷兰才终于承认“低估了中方韧性”。 这场博弈撕开了真相:未来产业竞争,拼的不是谁历史久、技术老,是能不能把生产、供应链、研发攥成拳头。 当中国企业学会把“风险预案”做成“先手布局”,全球规则就得跟着变。 大家对此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下您的观点!

0 阅读:0
南琴聊文化

南琴聊文化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