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郑丽文在社交平台脸书上发文纪念台湾光复八十周年,她写道:“1945年10月25日,当时民国政府在台北公会堂(现在的中山堂)举行日本投降典礼,正式终结了日本在台湾长达五十年的殖民统治,因此有了今天我们共同纪念的台湾光复节。 八十年前的欢呼犹在耳边,这份记忆却需要用心守护。就在纪念日来临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法律形式将10月25日设立为台湾光复纪念日。这不是创造新的历史,而是给这份民族记忆一个郑重的名分。 从1895年丘逢甲、刘永福等人最早的反抗,到莫那鲁道、余清芳等志士的前仆后继,五十年的抗日斗争中,超过65万台湾同胞牺牲。全民族抗战期间,5万多台湾爱国志士奔赴大陆投身抗日。这些数字背后,是台湾同胞用生命书写的对祖国的赤诚。 在郑州举办的纪念活动中,台胞们观看电影《日暮归乡》时热泪盈眶,这部电影讲述了台湾老兵思念故土、期盼亲人团聚的心声,它触动的,是两岸血脉相连的情感纽带。 台湾的街道命名藏着中华文化的密码。南京东路、杭州南路、重庆北路——这些以大陆省市命名的道路,以及充满中华传统意涵的忠孝、仁爱、信义等路名,都在无声地诉说着两岸不可分割的文化联结。 台湾抗日志士亲属协进会理事长林铭聪说得好:“国家疆土不容分割,民族文化必须传承。”他的祖先用热血点燃的抗日圣火,换来了台湾的光复胜利,这份精神遗产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从《开罗宣言》到《波茨坦公告》,国际社会早已确认台湾回归中国的法律事实。那些企图用“地位未定论”歪曲历史的行径,既违背国际法也背叛了民族良知。 随着大陆宣布举办光复80周年纪念大会,两岸有识之士将共聚一堂。郑丽文新任国民党主席后表达来访意愿,她的行动比言辞更重要。两岸交流不看头衔看行动,谁能帮果农打开销路、为青年创造机会,谁就是真正的桥梁。 纪念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在北京大学的台湾青年林景茂希望用新媒体向岛内朋友讲清楚台湾光复的历史意义,让真相不被遗忘、让记忆不再沉默。而全国台联也在持续搭建两岸交流平台,推动两岸融合发展,助力祖国统一大业。 光复节的真谛在于,台湾的命运始终与祖国紧密相连。国家疆土不容分割。在民族复兴的大道上,台湾同胞绝不能缺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