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度退去,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的缠斗才露出真正的狰狞。当董事长张学政从荷兰仓促归

秋水临枫卧江子 2025-10-26 15:40:28

热度退去,闻泰科技与安世半导体的缠斗才露出真正的狰狞。当董事长张学政从荷兰仓促归国,这场始于340亿“蛇吞象”并购的闹剧,早已不是简单的商业纠纷——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中企收购欧洲科技公司时,那些藏在合同里的致命陷阱。 这事得从一个行业潜规则说起。2016年,我认识的一家设备公司老板,曾眉飞色舞地讲过他3倍溢价收购欧洲小公司的“秘籍”:合同里明写着“禁止知识产权转移”,有形资产归你,但核心技术和专利死死钉在欧洲本土,连母公司都碰不得。可他不怕,靠着“花钱摆平核心人员”,硬是把关键技术摸了个透,还得意于这种“民不举官不究”的灰色操作。只是每次高管去欧洲,都得提心吊胆,怕被人抓了把柄。 现在看,闻泰当年收购安世,恐怕踩了一模一样的坑,甚至陷得更深。2019年,净资产才37亿的闻泰,砸出340亿天价——这几乎是安世彼时净资产的近700倍,买下的却是个“半拉子资产”:15000多件专利全登记在荷兰公司名下,中方只有“授权使用权”,晶圆制造的核心数据库锁在欧洲服务器里,连工艺迁移都得欧洲籍董事点头。荷兰政府还特意安插了监事会,20项关键决策能一票否决,典型的“股权在华,控制权在外”。 这就解释了闻泰后来的“反常”。收购后没几年,闻泰就在晶圆制造领域突然取得关键突破,对外只说是“自主创新”。可结合荷兰法院冻结令出台前,闻泰刚和安世外籍高管谈妥离职这一细节,难免让人多想:是不是有人动了不该动的技术?毕竟那些拿了钱的核心人员,一旦反水,随便就能凑出“栽赃证据”。 更耐人寻味的是闻泰的应对。按欧洲法律,即便经营权有纠纷,也极少直接剥夺所有权、冻结全球资产。可面对荷兰法院未开庭就将99.99%股份交由第三方托管的裁决,闻泰没走常规法律战,反而让核心高管火速回国,转头用起了舆论战、供应链战——东莞安世封测厂拒绝执行冻结令,欧洲总部就切断晶圆供应、停发工资,最后闹得全球车规芯片断供。这种“绕开法律”的打法,更像知道自己在“技术转移”的灰色地带站不住脚。 说到底,这场闹剧哪是商业纠纷,分明是地缘政治裹着合同陷阱的围猎。美国刚出“50%穿透监管”新规,荷兰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动手,时间线精准得可怕。而闻泰的340亿豪赌,赌的是“花钱买技术”的老套路能继续奏效,却没算到地缘博弈的变数,更没防住那些被安插在管理层的“内鬼”——三名外籍高管联合起诉夺权的操作,简直是精准捅刀。 现在再看那位设备公司老板的“得意”,只剩讽刺。中企出海并购的时代早变了,当年“花钱买技术”的灰色路径,如今成了别人拿捏你的把柄。闻泰的困境给所有企业敲了警钟:340亿能买下股权,却买不来技术主权;搞定核心人员能解一时之渴,却躲不过地缘政治的铁拳。这场仗不管最后输赢,那个“股权易得、控制权难守”的教训,都该刻进每个出海者的骨子里。

0 阅读:172

猜你喜欢

秋水临枫卧江子

秋水临枫卧江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