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马来西亚吉隆坡的默迪卡118大楼内,中美第五轮经贸磋商持续了整整五个半小时。美国财政部发言人会后用“非常有建设性”六个字评价了这场会谈,而中方却像姜太公钓鱼——稳坐钓鱼台,未发一言,仅以沉默应对。这种鲜明对比,恰似一场精心编排的交响乐,奏出了两国外交策略与核心利益的激烈碰撞。 美方迅速释放乐观信号可不是一时兴起。会谈开始前,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刚启动对华301调查,指控中方没有履行第一阶段贸易协议;会谈过程中,美方又把稀土、芬太尼和大豆列为三大核心议题。这种一边挥舞大棒一边递出糖果的策略,就像在玩“打个巴掌给颗枣”的老把戏,无非是想为后续谈判攒点筹码,顺便在国内观众面前秀一下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成绩单。有意思的是,特朗普在飞往亚洲的专机上坦言,他们必须做出让步,我猜我们也会。这话说得就像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透露出美方对谈判的迫切心情。毕竟中国的稀土管制已经让美国制造业叫苦不迭,而通胀压力下,农业州选民对贸易战的忍耐度也快见底了。 相比之下,中方的沉默可不是在演哑剧,这背后藏着三重底气。第一重是稀土这张王牌,中国对稀土技术的出口管制直接击中了美国军工和新能源产业的软肋。虽然特朗普和澳大利亚签了85亿美元的关键矿产协议,但专家们都说这就像是远水救不了近火,美国要建立自主供应链少说也得十年八年。第二重是贸易依赖的现实,就算双方互相加征关税,每天还是有大约1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漂洋过海去美国。今年9月对美出口不降反升,正好印证了美国市场离不开中国制造这个铁一般的事实。第三重则是中国对美外交的行动哲学,中方向来奉行“听其言观其行”的原则。此前王毅外长就明确强调,中美需要加强接触、防止误判、管控分歧、拓展合作,但前提是美方得把口头共识转化为实际行动,不能光是耍嘴皮子功夫。 这场会谈被视为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晤的前奏曲。短期来看,双方可能会在关税休战期和农产品采购上各退一步,这倒应了那句“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老话;但从长远看,还得建立更稳定的危机管控机制。不过中美之间的根本矛盾就像花岗岩一样坚硬:美方要求中国放弃产业升级,中方则坚持互利共赢不应以牺牲发展为代价。正如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所言,关税战打不得,不会有赢家,这话说得就像竹篾编灯笼——心里明镜似的。 美方那个“建设性”评价与中方的沉默,恰似两种外交哲学的生动写照:一个急着用漂亮话塑造胜利,一个习惯用扎实行动定义成败。当特朗普在默迪卡118大楼里忙着争取合影机会时,中国代表团已经悄然离开——真正的谈判桌,从来不在镜头之内,这大概就是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最佳注脚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