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和韩信,都是刘邦打天下的左膀右臂,可结局天差地别:张良功成身退,家族延续百年;韩信三十多岁死在长乐宫,还被灭了三族,为啥差距这么大? 根本不是“文官武将”的区别,核心是懂不懂人性、会不会保身。张良是贵族出身,政治通透,早看透“飞鸟尽良弓藏”——他是“客”,像老板聘的经理,不给权就潇洒离场,明明白白不想争,晚年辟谷吕后还劝他吃饭;可韩信是草根出身,满脑子春秋战国的分封思维,觉得“立大功就该封王”,他是“股东”,手握几十万大军,军中有威望,楚汉争霸时妥妥的“天下第三”,异姓王的身份本就是汉承秦制下的“隐患”。 刘邦防的从来不是韩信本人,是他背后的势力——功高盖主,军功无二,军事能力“国士无双”,汉初没人打得过他;更要命的是韩信太年轻,刘邦60岁时他才30出头,刘邦在还能压得住,刘邦一走,不管是刘家还是吕家,都怕他这颗“大号炸弹”。 有人说韩信该造反,有人说他该放权,可他卡在中间:想中立,别人怕;想融入功臣集团,不懂政治;想急流勇退,手下旧部不答应——毕竟“带兵的身不由己,谋士却能说走就走”。就像秦时明月里秦始皇说的:“你会不会造反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造反的能力,这就是原罪。” 张良懂“滑轨”,韩信却连“时代变了”都没看清。你觉得韩信的悲剧,是能力太强的原罪,还是不懂退的可惜? 张良韩信 淮阴侯韩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