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欠中国钱,给中国打了欠条,现在中国让美国还钱,美国还不起,中国把这个欠条卖给其他国家,这个国家呢欠美国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买了中国手里的美国欠条,然后拿着这个欠条去抵消他欠美国的钱。 看似绕来绕去,其实背后是一笔精明的国际金融操作。美国国债,说白了,就是美国政府公开发行给全球的“官方借据”,承诺到点连本带息还钱。 中国这些年通过对美贸易赚下厚厚的美元,把不少储备投入到了美债这个“篮子”里,市场上一度说中国手头握着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这其实跟存在银行的存单一个道理,到了期你该领钱,可如今美国政府负债累累,已经超过了自己的GDP,说还就还,纯属一句空话。 有意思的是,美国国债跟普通的借条还不同,这东西可以像股票一样在全球范围内买卖流转,美国早就允许金融机构和各国自由买卖、拆分本息部分,手里急用钱,不用干等到美国政府还钱,可以在市场上找个买主就能换成现金。 所以,中国这步把手里的美债摆出来卖,并不是什么特殊例子,而是合规合理,合乎国际规则的市场运作。 A国一看有门,马上拿出手里日常对中国买卖攒下的人民币,跟中国做这笔交易,用手里攒的人民币买进美国国债,对A国来说,比去市场上大规模买美元、冒着汇率恶化的风险强太多了,这样人民币一下子有了新用途,能买进国际级别的金融资产就足以令不少国家艳羡。 交易谈妥,A国手捏着中国卖出的那笔美国国债,直接上门去找美国清账,A国意思很明白,我借你美国的钱我认,可我有一张你欠中国的钱的正经凭据,金额对得上,那就一笔勾销。 美国也不是不懂事,手头上的现金难凑,大家账面互抵,还减下直接还债带来的压力。 这笔生意里,中国盘活了手里那摊不好兑现的美国债,把相对冷冰冰的资金变成了货真价实的人民币,可以投入国内基建,也能改善民生、拉动内需。 而A国省了换美元、扛汇率的麻烦,顺利摆平了压力山大的国债难题,美国则舒舒服服摘掉了“催债人”的帽子,危机感没那么重了。 现在国际上不少国家发现,和中国做生意攒的人仔不光能买商品,还能买美国债、抵国际账,这自然让人民币更吃香,各国央行愿意把人民币当储备货币的意愿越来越浓。 中国靠这些务实的操作,正一步步让自家的货币变成人见人爱的“硬通货”,人民币地位也就水涨船高。 其实这类“三角结算”并不新鲜,上世纪不少国家就用类似的办法,换投资、抵债务、转援助,只不过这次中国发挥得更得心应手,把大国博弈的智慧和现代金融玩法结合得滴水不漏。 把赚来的外汇变成实实在在的东西,同时助推人民币国际化,不给美国肆無忌惮发债埋单,等于是巧妙地把局面主动权握紧,中国这手棋,稳准狠,而气度也在不断扩大。
